中国瓷器有哪些故事?
1、青花瓷 青料为石块,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含铁量低的矿物原料先用清水搅匀过滤,然后注入窑内,用高温烧结而成。由于烧结时需要吸收大量的铁质,所以入窑前必须进行“淋水”工艺,以去除材料中的可溶性铁元素。 “淋水”工序的操作十分严格细致。由于我国南北地理环境差异较大,所以各地生产的瓷器质量好坏不一。
2、白瓷 唐代的白瓷,其釉色洁白如凝脂,光滑如玉,透光度高。到了宋代,白瓷的生产已非常成熟。然而,随着宋金时期景德镇瓷业的发展,白瓷的烧制技艺发生了重大突破——在烧制过程中,采用“支圈法”提高温度,并改进了装烧工艺,使得白瓷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保证。 元代初期,政府大力扶持浮梁瓷业,使景德镇成为驰名全国的产瓷区;元代中晚期至明清时,景德镇的制瓷技术和产品设计已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除常规产品外,这里还能生产薄胎瓷(像纸一样薄的瓷器)、青花瓷和色釉瓷等高档品种。 进入近代后,国外市场对瓷器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但由于西方人的审美观与中国有着明显区别,他们更喜欢色彩鲜明、图案花俏的瓷器,因而我国的瓷器生产商开始转变思路,大量生产迎合外国人口味的瓷器。 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支持力度,景德镇也充分抓住了这一机遇,大力发展陶瓷工业,同时对传统工艺进行继承和创新,使得景德镇成为当今世界著名的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