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白暨豚吗?
1980年,武汉长江航运管理局在打捞沉没的船上发现的。 它是在长江中游荆江分洪区的回水滩地里被捕获的(就是分洪以后蓄洪区里的水域)。当时因为长江流域正在开展围湖造田运动,而且这种鱼属于浅水是鱼类,所以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不过据当地渔民说,这个物种以前是常见鱼类,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其数量越来越少,才成为了稀有的品种。 后来这玩意儿被送到武汉水产研究所进行研究,并被命名为白鱀豚,字面意思好像是“白蹄的鲸”,当然这种名字显然是不规范的,但是非常可爱。
白鱀豚是一种淡水鱼类,属于齿龈动物,也就是说它的牙齿是长在牙龈里面的,和鲸目动物一样。白鱀豚长着一身光滑的黑色皮肤,有着像鱼一样的鳃,但呼吸时用肺而不是腮。成年的白鱀豚一般体长3米左右,体重400斤左右,最大个体的体重可以达到600斤以上。 因为白鱀豚主要生活在淡水区域,所以它们不像海洋里的鲸类可以随意排汗。为了调节体内的盐度高,它们需要不断吞进淡水来稀释血液,然后吐出海水。它们的鼻孔里常常有清水涌出,这也是它们经常被误认为鲸鱼的原因。
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已经意识到白鱀豚对于科学研究的价值以及它们作为野生动物的保护价值。于是相关部门将这货列入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单之中,禁止一切商业捕捞。同时,国家投入巨资对这一物种进行深入研究并寻找有效的保护措施。 可是让人费解的是,尽管政府已经颁布了相关保护令,但是白鱀豚的数量仍然在不断下降。根据最新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白鱀豚的数量可能不超过700头,而它们最大的生存家园长江,已经被人类破坏得不堪入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