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中国怎么写?
“诗书礼乐春秋”中的诗是指《诗经》,书是指《尚书》,礼指《周礼》、《仪礼》和《礼记》,乐器以钟鼓为代表,春秋冬夏就指的是古代的四大时序祭典——迎春之祭(春)、耕籍之礼(夏)、秋分祭月(秋)、冬至祭天(冬),最后一种祭祀在农历十月举行。 “诗书礼乐春秋”“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清传奇”是相对意义上的固定词组,形容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面貌并涵盖其中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经史子集”——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言,诗文辞赋,各种史书按时间顺序排列,当然,这些书主要是汉族士人编写的。 汉字的字形结构、书写技巧以及用字原则等构成中国书法艺术的基础;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字,一直保持着独特的传承发展轨迹,而书法也伴随着汉字的出现而诞生。 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大多以散文形式写成,到了汉代开始有骈文与散文之分,唐代有了律诗和绝句,宋代则有宋词元曲,明清则有小说演义……中国的文学形式不断衍生出新的体裁,但又始终不离六个字——“书(写),章(节目录)”。也就是说,无论文章如何变化,总是由一篇首尾完整的作品组成,而作者总是要先有构思然后再有行文。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所在:既继承传统,又不断探索创新!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中国文化可以归结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八个字。 “诗书礼乐春秋”里的“诗”“书”“礼”“乐”“春秋”都是文化创造和文化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过程中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