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翡翠帽顶珠吗?

童谌茜童谌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帽顶”,是清代皇族、贵族男子帽子上的饰物。根据《礼记》记载:“王之元妃,佩珑玲玉珩以朝,戴金冠。”明代官员的帽子上也会有一块玉作装饰,称为“朝翠”。这块“朝翠”一般在朝服左臂上悬挂。(参见图一) 到了清代,皇族男子除了留长发,还要留胡子。所以不像明朝那样在衣袖里再套一件衬袍来遮掩手臂上的文身或伤疤——这些身体上的瑕疵,是作为文明礼仪之邦的明朝皇帝觉得有失体面而忌讳的。清朝的皇族男子就不必如此刻意地维护自己的形象了。所以他们把“朝翠”改在了帽子上面,并且用颜色和大小不一的珍珠宝石加以点缀,成为“帽顶珠”。

按照清朝的制度,只有天子才能佩戴用珊瑚制成的“红宝石”帽顶珠;亲王、郡王等皇族成员则佩戴用蓝宝石或青金石制成的“绿宝石”帽顶珠。不过这种制度只是清初的规定。到乾隆朝的时候已经不再严格遵循。很多宗室王公都佩戴用珊瑚制成的帽顶珠。普通贵族男子如果是三品以上官衔,也可以佩戴红宝石帽顶珠。四品以下则佩戴绿宝石帽顶珠。(参见图二) 除了颜色之外,帽顶珠的大小也有等级限制。最高等级的红宝石帽顶珠最大者重达500克,最小的也要125克。绿宝石帽顶珠的最大者重364.87克拉,最小者也超过90克拉。(参见图三) 一些民间传说或者影视剧中,常有人提起“翡翠帽顶珠”。其实这是不存在的。因为“翡翠”属于玉石,而“玉”在古代是一种软玉,并不包括如今的翡翠。古代的玉工也不会把那么珍贵的材料用来雕刻成这么小的一块,作为头上的装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