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B类货怎么形成?
“B货”是一种商业性称呼,指经过浸蜡、脱氧、染色等处理来提高卖相的劣质翡翠。 这些劣质翠往往价值很低,或者根本不值一提。 一些不良商家为了将价值低的翡翠卖出一个好价钱,就会对它们进行人工加工作业,使其外观更加漂亮。而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浸泡在硫酸溶液中,这样能将原本颜色不好的翡翠变得更绿,也能去除原本的杂质,使翡翠看起来更干净、通透。 但用硫酸溶液浸泡的翡翠,由于分子结构已被破坏,佩戴时间长了容易褪色、发干,且会影响健康。
不过,这种办法只能改造其外在品质,对于内在的品质是改变不了多少的。所以,用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往往价值并不高。 那么,有人会问了,既然B货翡翠经过了几道人工加工,为何不把它彻底做成A货呢? 其实,如果把B货完全做成A货的话,成本是要高出很多的。因为翡翠在加工成器皿或饰品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损耗,导致最终成品率并不高。如果全部做成A货,成本高得无法让人接受。 所以,那些不良商家就动了歪心思,干脆给这些低劣的原料染个色,再加工一下,最后卖个高工资。于是,C货翡翠就这么诞生了!
C货翡翠的染色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用化学药剂浸泡,或高温高压注胶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会一定程度上污染内部分子结构,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即使染色后,它的颜色也不会保持太久,很快就会退掉。 C货翡翠由于质量较差,价格通常也不高。但要注意的是,虽然它是经人工处理的劣质品,可并不是所有的C货翡都价值低廉,其中也有一些做工较细、颜色漂亮的精品,只不过比较少罢了。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什么是B货翡翠,以及它形成的原因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天然翡翠是不可能经过人力加工变成另一个样子的,如果有人声称手中的翡翠是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A货,千万别相信,肯定是大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