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色蟒?
“色”在翡翠的鉴定与评价中,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而“色蟒”则是翡翠颜色变化的一种形态。 所谓“色蟒”,其实是指翡翠的颜色一种形态上的延伸或者过渡,类似于龙纹中的“蟒”。只是“色蟒”存在于颜色的变化之中,而“蟒”则更多体现在玉料的形貌上。
从广义上讲,凡是颜色的形状呈带状且延伸变化的,都可以称之为“色蟒”。但通常人们所说的“色蟒”,则特指的是绿色色调在翡翠内部的一种形态上的蔓延,即我们常说的“绿窜头”或“绿过顶”。 由于绿色是翡翠所有颜色中变化最大、也是最不稳定的色彩,所以“绿窜头”或者说“色蟒”的现象是非常常见的,甚至是普遍存在的。
不过,“绿窜头”的程度及所涉及的范围是有一定标准的。一般情况下,只有当绿色的颜色饱和度(浓度)超过70%时,才具备出现“绿窜头”的条件;而如果绿色的颜色饱和度低于50%,那就根本没有可能出现“绿窜头”或是“色蟒”了。 “绿窜头”的出现,是由于翡翠中含有不同的致色元素(如铬、铁等)导致的。“绿窜头”的出现往往伴随有相应的化学变化存在。这也是导致“绿窜头”出现与否以及严重程度存在着明显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有的人种的致色元素含量较高而有的人种致色元素含量较低,同样是一块原石,切出来之后,其绿色的变化就会存在明显的差别。
除了人种因素外,“绿窜头”的程度还受其他外在因素影响。如:酸碱度、矿物成分、结晶状态等等,都可能对“绿窜头”产生一定影响。当我们看到一件翡翠成品并没有出现“绿窜头”的时候,也不能排除它本身“绿窜头”的可能性,因为这很可能是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