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种水怎么处理?
学赌石,就来云宝汇 关注云宝汇公众号(yunbaohui)获取实时资讯! 在所有玉石中,翡翠的资源最为紧张,在地质研究上也是最难理解的。目前对于翡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矿物学和光学等学科上,而对于其结晶学属性研究的并不多。 关于翡翠的种水,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很多资料上说“种”是外观上的颜色分布状况,而“水”是指透明度,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对的。
1、种是什么? 种应该指的是翡翠的结构特征,一种玉料是否有好的结构,才是影响其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本文所引用的文献中,对结构的定义有两种:
①矿物晶体集合体中所含有的矿物的形态和排列方式。(段晓东等,2004.13)
②矿物晶体的集合体,具有各自形状的矿物晶粒有序地排列在一起,构成均匀一致的固体。(肖兴政等,2007.8) 我个人比较赞同第二种定义,因为我认为结构的核心在于“有序性”。若一种物质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无序排列,那么这种物质就不能成为“有机的整体”,而应该分裂为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单独的研究。换句话说,如果一块玉石的各种组成是无序分布的,那么这块玉就已经失去了“种”的价值,只存在“料”的价值了。
2、水是什么? 这里的水主要指透明度。但透明度仅仅反映的是光线在玉石中的穿透能力。要真正了解水的性能,还要从折射率着手。 因为翡翠属于玉石,所以它的折射率不会像玻璃那样高,而是在1.55左右。由此带来的视觉效应就是:光线在翡翠中有一定散射,但我们还是能观察到物体的像。
当我们在评估一件翡翠的水时,不仅要观察它的透明度,还要同时结合材质厚度,看它整体给人的视觉效果。如果一件挂件,只有薄薄的一层,但却能看清后面的字,这样的水就很差;但如果一件雕刻件,虽然厚达几毫米,但仍然看不到后面的东西,那么这件作品的水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