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皮是指什么?
“皮”在行内指翡翠的外表皮,也叫风化层,是鉴定翡翠真假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来说,天然翡翠都带有表皮,而经过处理或人工染色的翡翠没有。 但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老坑种翡翠由于形成时间早,内部结构成熟稳定,风化作用不明显,表面有皮的部分很薄甚至肉眼看不到,这类老坑种翡翠经过抛光打磨后非常通透明亮,其颜色也呈浓淡分布,很有灵气。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假翡翠大多是B+C货,即人工填充染料或者染色剂并经过优化处理的翡翠。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这些翡翠往往都会重新生成一层新的外皮。有皮的翡翠,这层皮会明显影响光线对翡翠内部结构的变化反应,B+C货翡翠通过观察,这层新皮显得毛糙、不自然且无层次感,这是鉴别假翡翠的重要方法之一。当然,也有极少数天然翡翠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也会生成一层风化皮,但这种概率是非常低的,而且生成的风化皮也不如B+C货那样厚而粗糙。 除了皮之外,识别假翡翠还可以仔细观察其表面纹路和光泽,真翡翠表面纹理清晰且多有凹凸变化,灯光照射下显玻璃光泽或者油脂光泽,而假翡翠表面的纹路较为模糊,多为蜡状光泽或者树脂光泽。
翡翠的皮是外部一层风化外皮,不是属于翡翠的组成部分。翡翠出矿场后,都会经过河流搬运、冲刷作用,会形成一层风化外皮,这层风化外皮简称为“皮”。但是这层“皮”是可以被打磨掉,在打磨之后才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翡翠,因此翡翠“皮”不属于翡翠的组成部分。市场上的缅甸老坑玻璃种和冰种翡翠一般是无皮的。
翡翠皮的成因是不同的,其反映到翡翠上的具体特征也不一样,可用来推断其内部翡翠的特征。翡翠的“皮”有水皮、干皮、铁皮、黑皮、黄沙皮以及无皮等几类。
1、水皮壳:指经过长期水蚀作用下形成的比较干净薄透的皮壳,大多会透明或半透明,颜色为褐色、黄色较浅淡的,一般其下的翡翠是色、水、地较好的缅甸老坑翡翠。
2、干皮壳:指翡翠原生裂隙被后期褐铁矿沿裂隙充填交代形成的皮壳,该皮壳在裂隙处较厚,质地也不均匀,干枯。一般在该皮壳下的翡翠多绺裂发育、质量也较差。
3、黑皮和黄皮(也称黄沙皮):与干皮的成因相似,也是由褐铁矿沿裂隙充填交代形成,但是皮壳更为粗粒不均匀,厚大。一般在该皮壳下的翡翠往往裂隙较发育,质量也不高。
4、无皮:主要指老坑玻璃种和冰种翡翠,该类型翡翠具有较好的透明度,经过搬运作用之后玉石表面与内部一致,可直接打磨加工。此类翡翠内部裂隙少,质量好,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