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蓝是什么龙鱼?
这个“蓝”字,是形容蓝色的,那么问题也就来了,这个“蓝色”的标准到底是怎样?谁说了算?
事实上,决定颜色是否标准这个“人”,就是视觉器官,比如我们的眼睛。 当光源(太阳光、灯光)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的表面会将光线反射到我们眼中,这样我们就能根据光线的强弱判断物体的远近及大小等物理属性。但问题是,除了光强外,我们还必须知道光的颜色,这样才能正确判断被视物体表面的颜色。
如果我们只考虑红光和绿光这两种单色光的话,那么颜色的区分只有两种——红光(650nm)和绿光(530nm),也就是说所有红的东西都被认为是“红色”的,而所有绿的东西都被认为是“绿色”的。 但实际上,光是多彩多样的,有无数种色彩构成,这些色彩是由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组成的——从波长短于1纳米的γ射线到波长几十公里的无线电波。
而我们眼睛能解读的,只是其中非常有限的一部分,那就是电磁波中位于可见光部分,即波长大约在400纳米和70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对于其他更小的波段,我们是看不到的,也就是说我们根本“理解”不了这些电磁波的存在——“视而不见”正是对这些不可见光的描述。 而对于这一切,我们是无感的,因为所有的电磁波都具有相同的表现,在我们眼中都是无差别的单一色调。
但是,如果一种生物有某种特殊的身体结构,使得它能够感知到高于人类视力范围外的电磁波,即能够感知那些肉眼看不见的色彩,那会发生什么呢? 比如我们看到的彩虹,就是雨水滴对阳光中红色光波的选择性散射造成的,这种选择性的散射只能发生在红色的波段,因此我们只能看到红橙黄三色。而若没有雨水的存在,则我们眼前将是漆黑一片,因为只有红外线才能穿透云层,而所有电磁波一旦进入眼部,都将无法区别彼此。
回到问题上来,要龙鱼具有识别蓝色物质的能力,它的眼睛首先得能接收到相应频率的电磁波,即它先得有能力区分蓝色;其次,它还得把这种信息传递到大脑相关神经,进行信息的二次加工与处理,才能最终形成“蓝色”的视觉影像。
显然,这两条都满足的条件太少太难,因此可以说,蓝龙鱼是不可能存在的! 所以这只是一个营销噱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