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B货翡翠吗?

隋莉菲隋莉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来回答楼主的问题,不过可能不是题主想要的答案╮( ̄▽ ̄)╭ 据我所知,历史上最早出现“B货”这个概念的,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香港。当时台湾和香港出产大量的劣质玉料(多为山料,也有少量子料),这些玉料经过加工,成品后质量极差,颜色、透明度糟糕,且多有杂质裂纹,但是硬度6以上,纤维交织结构也很结实,作为饰品材料来说确实难找,所以这种原料制成的首饰,在当时被称为“B货”,也就是英文“low grade”的首字母缩写。而制作成的手饰,自然是“B货首饰”了。 后来大陆也生产出了类似的低档次玉石,比如辽宁岫岩产的“冰翠”,河南南阳产的独山玉,湖北宜昌产的白玉等,这些玉石或玉料,因为颜色、透明度和韧性都很差,常含有黑色矿物,被行内称为“脏棉”或是“黑点”,用老话说就是“地子脏”或是“地子糊”,在行业语言中,这属于严重降档。如果拿这样的材质做成首饰,那毫无疑问是“B货首饰”。

当然,我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想说世界上第一只“B货”是在中国出现的……我的意思是,在使用英语的国家里,“B货”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术语。而这个术语,正是用于表示这种低质玉石制成的首饰——不论它是产自东亚还是西欧。

==========

回到正题,现在来说说清后期民国时期出现的“染色玉”(或者“漂白玉”)——严格说这是两种不同的造假技术。 “染色玉”是将低质的青玉、碧玉等材料,进行染色处理,使其变成红色、紫色或是粉色,然后再打磨抛光,制成各种首饰。由于青玉本身价值不高,染成自己喜欢的颜色倒也无妨,但这里要注意的是,绝大多数染色玉是无法去掉染色剂的,因为它已经深入晶体内部,因此用酒精清洗、浸泡等方法都不能去除染色剂,染色的部分日久会发暗变灰,成为全器的瑕疵。 而“漂白玉”则是将质地较好的白玉,通过酸洗的方式,将其表面的杂质污点和淡色部分去除,再用树脂胶填充空隙,使材料变得净洁通透,然后加工成各类首饰。虽然“漂白”过的玉器表面看起来干净清爽,但因为材料的质地遭到破坏,所以韧性降低,比较容易损裂。而且“漂白”是个化学过程,多多少少会对玉器产生腐蚀作用,所以“漂白”过后的玉器表面往往留有一定的腐蚀痕迹,这些都是鉴定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清代及民国时期肯定是出现了“b货”的,至于是不是您想象中的“b货”,那就恕难以从文字方面进行解释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