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形成多少年?
翡翠的形成,大概需要1000万年到2000万年的时间。 首先,要形成翡翠的矿床。一般认为,翡翠形成的温度要在35℃以上,因为低于这个温度,就不可能有硬玉晶体生成(硬玉是翡翠的主要成分);而高于这个温度,则会形成白玉或者青玉。也就是说,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有可能形成颜色鲜艳、品质优良的翡翠。
其次,要有富含碳源物质的有机体。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有机物质化石,是在澳大利亚西部约三亿五千万年前的沉积岩中发现的,因此可以推断,至少在3.5亿年前,地球就已经有含有碳源的有机体存在了。而这正好可以为后来硬玉晶体的产生提供条件。 有学者做过实验,在温度达到380℃左右时,含碳的沉积层中就会开始出现类似翡翠结构的结晶,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结构越来越紧密,质量越来越好。只不过最开始生成的可能是墨绿色透明的晶体,而不是之后生成颜色更为丰富的翡翠。
要充有足够量的水分。这是因为只有在湿润的环境中,才有机会让新生成的硬玉晶体不被风化而逐渐变大。并且如果最初形成的时候,就有足够的空隙被填满,那么之后的浸色过程才能进行得比较顺利,最后生成我们看到的透明度较好的翡翠。 当然,除了上述三个条件外,后期可能还会有别的元素介入导致色彩增多。但是主要原理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