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胶体什么意思?
1.什么是琥珀,它有哪些品种和特征? 天然琥珀是一种有机物,由树脂凝结固化形成的一种矿石。根据产地不同,有波罗的海琥珀、亚马孙河流域琥珀以及非洲琥珀等品种。按颜色来分,也有白色、黑色、黄色等多种。其中,最为珍贵的色泽是蓝绿色,又称“琥珀绿”或“孔雀绿”。这种色调的琥珀,产量极少,十分名贵。而白琥珀较为常见,质量也最好。 有些琥珀中会有动物的遗体,这类琥珀被称为“琥珀化石”;如果动物是活动的,如爬行类动物,那么其身体纹理会是动态的,会给人一种游动的感觉。还有“烟玻璃”琥珀,内部呈雾状结构,犹如镶嵌在宝石中的精美镜片,光线可以穿透,但不宜过多佩戴。
2.如何鉴别真假琥珀? 首先,真琥珀质地细腻且光滑,用指甲划,不会有明显的沟壑出现。其次,因地质运动等原因,所有的琥珀都会含有杂质,或是空鼓(即里面含有气泡),这是自然形成的,而非人工造成的。当然,最准确的方法还是进行科技检测,如红外线测试、紫外线光谱分析等等。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虽然琥珀是一种有机宝石,但在佩戴时,也应避免与化学用品接触,特别是香水、洗发水等,以免对其造成腐蚀。
3.怎样挑选好的琥珀? 在选购琥珀时,要看外观品质,主要注意三点:大小适宜,造型对称,表面光洁;其次关注瑕疵问题,越纯越好,如果有杂质或者裂纹,则相对要逊色一些;最后看颜色均匀度,如果整体色调一致,则是上乘之品。 除了外在美之外,内在的优劣也是决定价值的重要因素。在购买琥珀时,还需留意以下两点:一是查看包装及证书是否齐全,二是仔细确认货品是否为A货(也就是没有经过人工处理,保持天然属性的货品)。
想要挑选到完美的琥珀并非易事,需要综合考虑多重因素,希望大家能从中汲取经验,早日入手心仪的宝贝。
胶体,又称高分子溶液或巨分子溶液,属于非均相体系。是由某种固体(或液体)以分子或离子,或以超分子集合体的形式,高度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分散度为1-100nm的分散系。根据分散相和分散介质所处的状态不同,可有气溶胶、水溶胶、有机溶胶以及其它各种溶胶。胶体化学则是研究介于分子和晶体之间的各种胶体的制备和性质的一门科学。宝石界习惯上沿用"胶体"一词命名某些具有变彩效应的有色非晶质的硅酸盐和硼酸盐。如蛋白石(opal)、月光石(adularia)、蓝纹石(satin spar)、摩根石(apatite),都是胶体宝石。胶体蛋白石就是一种颜色较暗,内部由细微球体有规律地排列构成的非晶质体。一般呈墨黑、墨绿、暗红等色,几乎不透明,具玻璃光泽。如云南的乌金冻。
玉雕界习惯上也称某玉内部含胶体物质,指玉内部有一部分呈非晶质的胶状体。在翡翠中,"胶"的外观特征类似于天然红、绿部位或黑色部位,它是由细小的纤维状、柱状或粒状的颗粒相组成,通常,由于次生色渗入,常呈红、绿、黑等色调。
呈红色者,称为红胶、洋芋红、枣红;呈绿色者称为绿胶、草绿;呈黑色者称黑胶。胶状体的色调深浅与次生色的浓淡有关,次生色主要沿柱、纤状颗粒相的微裂隙中填入,颗粒相愈细小,致色元素的填充愈多,色调则愈深,反则愈浅。此外,胶体的色调还与其内反射光有关。
红色胶体一般有两种颜色:鲜红和枣红。鲜红色胶体的色调与玻璃种或冰种翡翠相类似,但玻璃种为半透明一透明的晶状体,而红色胶体体一般呈半透明一微透明的胶状体。红色胶体用手掂,由于其密度小,有明显的"轻飘感"。
一般而言红胶的性质较稳定,但也有一些红胶在受热或受酸浸蚀后色调变浅。有些红胶为褐红色,与油青类似,但后者为晶状体,较易区别。红胶的内部常具萝卜花一般的白色条带,但其质地比冰种和糯种差,呈胶状、暗红色,不透明或微透明。由于其"红花"不鲜艳、不干净,因此价格很低。
绿胶色调鲜亮,并有黄绿色、草绿色等各种绿色。绿胶的色调鲜艳、干净,其价格明显高于红胶。
黑胶颜色很深,呈黑色,质地较差,不透明,价值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