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有哪些冰种?
在说冰种之前,先说说翡翠的种类。 目前国际上公认,并且被广泛采用的分类方法是: 将自然界的翡翠原石按照其颜色分为: 淡灰绿(豆绿色)、淡褐黄(蜜糖色)和灰色三种基本色调; 再分别以无色底(纯白色)、淡蓝色调(天空色)、淡紫色调(葡萄色)为基调。 用这3个基础色调,加上12个明度变化,可以组合出15种颜色。 而用这15种颜色,再与浓淡程度划分6个档次,就可以得到90种情况,也就是常说的“6.15”种。 “种”是评价翡翠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随着“种”的级别越高,翡翠的质地越细腻,通透感越强。 在所有“种”里,玻璃种是最好的,然后以此类推: 冰种>糯种>清水种>油青种..... 而除了“种”之外,影响翡翠质地的还有结构构造因素。 例如,组成翡翠的矿物晶粒是否整齐、排列方向是否一致等。如果这些因素好,那么这种翡翠的质地就好,反之就差。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构成翡翠最主要的矿物——硬玉。 它通常呈晶体状出现,当这些晶体排列整齐,且平行于受力面时,硬度会明显增加。而当它排列杂乱无章的时候,硬度就会降低。 所以可以看到,即便同样是冰种,因为结构不同,质地也有差异。 最典型的就是豆种和冰种。虽然同为冰种,但豆种的结构较为松散,所以质地相对较粗,透明度也略差一些。
回到正题: 因冰种翡翠质地透明、晶莹透亮,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水头足。所以,只要有水头,无论是什么颜色的翡翠,都可以称为“冰种”。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 比如说,一个淡黄色的翡翠手镯,如果没有水头,颜色也不会很鲜艳均匀,而且显得比较干瘪。这时候,即使它的结构再紧密,也不符合冰种的要求,只能归入次一等级的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