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都会有棉吗?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棉” 所谓“棉”,从专业角度上讲,指的就是翠体上的纹理、瑕疵等。 而这些纹理和瑕疵,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结构性和非结构性。(这里只讨论翡翠的棉,不涉及其他玉种)
结构性瑕疵,指的是翡翠在形成的过程中,外部条件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埋藏在地下,含有钠质或镁质的地下水,会从缝隙或矿物解理缝中渗透进来,溶解矿物的成分,使其颜色变淡;部分晶体之间排列不紧密,存在间隙,水分可以进入其中,形成水线或“苍蝇翅”;地质运动引起的应力释放形成的裂纹等。 这样的结构性问题,对翡翠的商品价值会有一定影响,但通常不会影响其作为装饰品的实用性。就像我们买的瓷砖,也会有瓷砖缝,但那并不影响其实用性一样。
而非结构性瑕疵,主要包括纹、裂、渣、色根等等,这些在行业内被称为“赘生物”。它们有的是在翡翠的成长过程中伴生的,如纹,有的是外部因素介入形成的,如裂。
一般来说,具有这些瑕玼的翡翠都不具备很高的商业价值,但有时也会给设计带来一些灵感,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或是极具地域代表性。 说完“棉”的概念,再来到正文,翡翠是否都有棉呢?
答案是否定的。就如同自然界中的树叶都是独一无二的一般,任何一件天然的翡翠,它的内部都不会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纹理,有类似于“鸡蛋清”这种纤维状结构的透明液体,即“棉”的存在,是概率性问题,有的多,有的少。而品质好的翡翠,结构紧密,分布均匀的细粒晶体间,是没有或很少出现这类物质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高档的翡翠原材料是不需要也不能人为地去处理掉“棉”的,因为“棉”是天然存在的,且是有趣的自然现象。而且只要不过分明显,对人体无害,也无须进行特殊处置。如果实在觉得碍眼,可以用抛光来弱化。 但若是碰到用强酸浸泡,再注胶增绿的伪造品,则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