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什么种到什么水?
在谈翡翠的“种”“水”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天然翡翠的形成过程。 地质学研究表明,翡翠矿床属于低温高压型,一般形成于1200℃以下,矿物成分以硬玉为主,含少量的绿辉石、钠铬辉石和透闪石等。原始的翡翠结晶于岩浆的溢流阶段,最先形成的宝石级翡翠晶体,是产于暗色矿物晶洞中的,称为“晶洞翡翠”(cave-formed jade);随后,翡翠晶体沿裂隙延伸生长,最终形成分布于岩石缝隙之间的“裂隙翡翠”(fissure jade)。无论晶洞还是裂隙,都是地下深处翡翠形成后的原生状态。
自然界产出的翡翠,绝大多数具有颜色鲜艳、质地细腻、透明度好的特点,可称之为“好”;但也有一些翡翠,由于含杂质较多或经过后期改造而显得暗淡无光,可以称为“差”。其中,由铁质渗入导致色泽灰暗的,被称为黑翠(black jade);而由锰元素使表面带有一层浅蓝色的,则被称为蓝水翠(blue-water jade);若绿色偏蓝且色彩均匀分布的,又称之为蓝绿翠(blue-green jade)。
从光学性质上讲,凡是具有玻璃光泽,折光率(n)在1.65左右,色散(δ)较大的,都属于透明至半透明的翡翠品种。根据天然翡翠这种独特的光学特性,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测量来判定它的“种”与“水”。 “种”是指翡翠材料的质地,一般来说有“老种”与“新种”之分。我们所说的“种”其实指的就是“老种”,而“新种”往往是指质地比较粗糙或者含有杂质的翡翠。 老种翡翠的颜色自然纯正,结构细致,不易褪色,多呈“玻璃光泽”,可称之为“玻璃种”——这种玻璃种的翡翠质量最好,价格最高,当然也最受珠宝首饰设计师的喜爱。
不过,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翡翠都属于“新种”,也就是常说的“石头料”,因为其质地相对较差,所以价格也就很便宜了——当然,这并不表示“新种”就没有“种”的好,只是它的美感不够充分,难以得到高档首饰设计的青睐罢了。 水的意思其实是说翡翠材料的水润程度。我们都知道,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同样,没有水的滋润,植物就会枯萎,人体就会干燥而死。我们把“水”赋予到玉器当中去,意思是称赞它润泽、饱满而有灵气。
对于“水”的追求,我们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要过分追求“水”而忽略“种”;二是不能苛求“水”的绝对量,而更应该看其是否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