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杂质怎么看?
学看翡翠的杂质,要从学看翡翠的种开始。 因为,所有透明的玉石,都是晶体(即微观结构是颗粒状),只有内部结构成岩体状的,才不会显透明,如墨玉、青玉等。 我们看玉石,要先学会看“种”。什么是“种”呢?这里说的种,指的是翡翠的结构和结晶状态。而种的划分,主要依据就是肉眼对光透射下的结构观察和对结晶状态的感知。 不同种的宝石,因其结构不同,会对光产生不同的折射效果;不同种的矿石,因为结晶形态各异,也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效果。所以,通过肉眼观察,我们就能大致判断玉石的种了。
但要注意的是,这种通过眼看的方式所判断的“种”,只是最外层的表象,并非核心的本质。而且,会因为个人经验、学识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主观性。 要想学会准确判断翡翠的种,需要熟知以下几种常见玉石的结晶特点: 掌握了上述内容之后,我们再回过来看如何识别翡翠的杂质。其实,识别翡翠的杂质,就是要识别影响翡翠“种”的因素——矿物成分(即硬玉岩)、颜色(绿、黑、蓝)以及其他杂质。
只要掌握了判断“种”的方法,识别“色”与“杂”就变得轻而易举。因为,无论是色素还是杂质,都是在形成翡翠的过程中混入其中的。而种,正是评估翡翠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所以,学会看“种”,就等于学会了看绝大多数的玉石。而对于大部分不很贵的玉石来说,“种”基本上就已经足够评定其品质了。对于更高端的玉石,我们还需要学习另外的鉴定方法。
首先大家必须要知道翡翠里面包含所谓的“棉”。棉是翡翠内部的一些小的团状的或是不规则状的白色矿物颗粒以及其他一些细小的包裹体,它是翡翠内部的一些固有成分,一些细腻优质的翡翠一般都含有棉。棉在强光的照射下一般呈半透明状,而白棉的透明度要差一些。棉在翡翠中是允许存在的,而且越老的翡翠棉也越多,它们的年代非常的久远。另外一些次生的绿色翡翠,由于浸色的缘故,其棉的成分可能会有所减少。但不管怎样只要是有棉的翡翠就说明它是真的翡翠。
其次就是翡翠里面的“黄糖”。“黄糖”是在翡翠内部常出现的一些黄色的杂质团块,在强光的照射下基本是半透明的,但它的透明度比棉差些。那些黄糖杂质分布较多的翡翠的品质是不够高的。有的翡翠里面黄糖比较多,这类翡翠一般是老坑玻璃种或冰种翡翠。如果一件玻璃种翡翠中含有的黄糖杂质比较多的话,一般可以称其为“糖青种翡翠”,这类翡翠的市场价值虽然很高,但和同级别的不含有黄糖的翡翠价值相比还是有所降低。另外,在一些黄糖杂质里面有时还会夹杂有一些黑色的杂质矿物,使翡翠的外观受到影响。但是翡翠中含有黄糖是正常的,和棉的性质是一样的。
再就是翡翠里面的“黑点”或黑点杂块。一般情况下黑点基本不透明,如果照射光线较弱的话看起来就是死黑的一团。黑点的成分有石墨和角闪石等。黑点可能是翡翠中存在的原生的杂质也可能是次生的杂质。在翡翠中黑点的大小不一,一般小黑点常以聚集的形式出现,它们的数量很多。一些黑点大的杂质有可能是原生的角闪石(一种黑色的矿物),这种黑点杂质常在老坑冰种翡翠中出现。一般含有这种黑点杂质的翡翠价值较低。黑点杂质在翠绿色翡翠中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