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有价值吗?
有,但不绝对。 纸(这个字读 zhi四声)是货币的一种形式,只有作为货币的纸才能称为钱。但这里的“纸”字是一个多义词,其一是指印刷纸张,其二就是“货币”之“纸”了。所以不能把“纸”字随便代替了货币。
从人类出现开始就有物物交换的方式,在物物交换中,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例如一只羊换两只鸡,那么一般等价物就是两只羊。如果这时有人拿出三头羊,要求换得两只鸡,那么他的行为就会被认为没有意义。因为一般等价物在这时就是两只羊而不是三头羊。虽然三头羊确实比两只羊多,但是人们并不会认可这种多出来的羊的价值。因为它并非通常等价物。这就是说,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出现了。因此我们可以将这时交换的两个主体所拥有的价值称为B和C。B等于C加上一般等价物。也就是说在物物交换中有如下关系成立: 这里A代表一个东西或财富。B、 C都是指一定量商品。
当A=B+C时,两个主体达成了交易。这时B和C都获得了它们的价值。在这里C虽然是作为一般等价物出现,但它毕竟不是真实的东西。而是作为一个计量单位出现的。它必须能够置换出许多具体的产品才能完成它的使命。否则它就毫无意义了。这就像人民币一样,即使它是法定货币,如果没有足够的货物来兑换它,它也是毫无意义的。同样,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如果无法换得实际商品,它也失去了意义。
所以一个社会是否采用某种特定的货币形式取决于许多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该种货币形式的兑换能力。如果一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很高,商品丰富而多样,人们又普遍崇尚自由市场,那么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就会是一种很特别的存在。这时它可以是由国家发行的,也可以是私人发行的,更可以是外币。只要它能够有效地置换出丰富的产品,它就是有效的。 但如果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很低,商品极度匮乏,而又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那么作为一般等价物就必须由国家发行并且只许在该社会内部使用的特殊商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个社会中的人都拥有相同数量的财产(即每人都有一张票),也才能确保每一个社会中的交易都可以顺利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