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皮色是什么?

何韵何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皮” 所谓的皮,就是指翡翠外面包裹着的一层砂纸一样的东西,这层沙纸由很多小晶体组成,这些晶体就是翡翠的矿物颗粒,这层膜叫做风化壳(也有人称之为外皮);而将风化壳脱掉以后,就能够看到呈半透明状的翡翠,这时候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块完好的玉一样了。

从外观上来说,一个完整无瑕的宝石应该是非常漂亮的,但从翠友的视角来看,市面上大多数的宝石其实都带有明显的“皮”,即它们都被一层风化壳所包裹着,这层外壳会大大影响宝石的价值,比如白玉、青白玉等软玉,以及各种珊瑚、琥珀等有机宝石。 不过,在玉石家族中,有一类宝石是没有皮或表皮很薄的,那就是翡翠。这是因为翡翠的构成与软玉不同,它是由硬玉岩经过挤压形成的,所以没有生成风化壳的可能性,这样就使得翡翠拥有完美的外表。这也是为何翡翠的价值之所以如此高昂的原因之一。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皮色”的概念 “皮色”就是指覆盖在翡翠表面的那一层风化壳的颜色。一般来说,由于翡翠的原生颜色并不鲜艳,所以风化壳的颜色以黄棕为主,也有部分为灰白或者黑色的,这种色彩丰富而又艳丽的表面被称为“花皮”,而那些看起来比较寡淡的则为“素皮”。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皮色”是附着在“皮”上面的,但是它们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紧密——有些时候,有些翡翠可能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皮被破坏掉,但“皮色”仍然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将“皮色”剥离下来单独欣赏了。

最后,我们再来简单说一说“色”和“形”的区别 一块优质翡翠不仅要有好的颜色,还要有合适的形状。颜色对于价值的影响自不必说,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外形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我们根据外形把翡翠分为圆形、椭圆形、长方形以及雕刻件等,其中圆形又可以根据直径大小分成圆珠、水滴、鹌鹑蛋等多种形状。

除了规则的形状以外,自然形成的一些奇特形状的翡翠也很有特色,值得细细品味。 例如蛋面形的翡翠往往给人一种精致的感觉;而那些形状如同桃子一样的翡翠,由于谐音“寿比南山”,常常受到一些上了年纪的翠友喜爱;还有一些形状如斧头一般、肉质又很细腻的翡翠,则常被用来制作成挂件,以寓意事业蒸蒸日上。

贺显祥贺显祥优质答主

首先皮色不是沁色,沁色一般是由于其他矿物沁入翡翠的裂隙和颗粒间而形成,而皮色是翡翠自身所独有的。皮色的形成其实是由于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翡翠矿体中的部分铁元素呈色质胶体沿裂隙和粒间沁入致密不坚实的部分翡翠中,之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接触变质,原翡翠矿体被蚀变及风化壳淋滤作用,最终形成了皮。

皮色的颜色一般呈虾夷、柿子红、黄杨绿、酱油等等颜色,从翡翠手镯和其他饰品的“手镯口”或加工“坎”处,如果仔细观察,不难看见皮色部分下的翡翠质量较差,一般呈砂感、粗松或裂隙,这也是皮色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证明。皮色有真有假,真的皮色用高倍镜观察呈点状致密状分布,和翡翠本体之间没有截然分界线而逐渐过渡,假皮色为染色所成,内部翡翠部分一般比较细腻、质地好,有的染色皮色比较粗疏、鲜亮,呈线点状分布,皮色和内部有截然分界线。有的皮色如果用强光照射,可见到皮色有穿透效应。另外,皮色除了在原生矿上有,在风化矿亦能有皮色的产生。有皮色的翡翠一般要比没有皮色的翡翠更加价值高,皮色的好坏影响翡翠的价值,一些颜色好、分布范围广、较厚实的皮色,比如老坑玻璃种翡翠配以鲜亮的黄杨绿皮色,非常漂亮,价值颇高,但一些皮色较薄而范围又比较广,显得皮色比较“花”,其价值就要相应低一些,“满皮子”也就是皮壳上没有翡翠本体,全被皮色覆盖的则属于低档料或翡翠原石收藏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