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玉镯称为翡翠?
现在大家一提起“翠”字,马上会想到翡翠。其实古代的“翠”字包含的范围比今天要大得多。《说文》中有记载的“翠”字的含义是“青碧也”。也就是说,古书中所说的翠,是指青色或者碧色的玉、石。 那什么是青色的玉、石呢?《礼记·聘义》提到:“翠之色,幽清而婉娈。”可见,在孔子那个时代,翠就是幽青的颜色。又因为这种颜色像是青色和绿色交融在一起的颜色,所以古文字学家根据这个定义,把这一种颜色的玉统称为“翠”,比如清代张廷济撰写的《青璃馆词集·词选》中就有“烟波澹荡,碧浸迢递,翠冷空山”这样的句子。
但这样的“翠”字,虽然包含了现在的“翡翠”、和田玉等,但却少了玛瑙、绿松石等等。这是因为古人除了用眼观去辨别色彩外,还靠手摸、靠近闻去识别一些玉石。他们发现有些“翠”字面的石头是硬的,不是玉,于是就逐渐把“翠”字排除出了玉石的行列。这样,“翠”字就成了现在的狭义用法了。 从古代的文献来看,玉镯称为“翡翠”是不合理的。
翡翠是一种具有商业名称的玉石,一般只称翡翠而不称玉。只有当翡翠具有玻璃光泽,具有鲜亮的绿色或色、水、地、工都很完美时,才称为玉。
在中国传统语言中,玉和玉石是有区别的,“玉”是指完美,没有一点缺陷的玉石;“玉石”则是一般的泛称。把完美无瑕的翡翠称为玉,而把具有缺陷的翡翠称为玉石,这也是翡翠玉器中玉和玉石的区别。
在玉镯形成的过程中,其玉质的透明度、颜色、净度和加工工艺这四个方面必须全部具备完美的条件,才能被称为翡翠玉镯,简称翡翠玉,或简称为玉。如果透明度、颜色、加工工艺三个方面完美,而净度稍微差一点,也还有石纹或白棉等现象,行家一般称其为“玉石镯”或“玉镯”。玉镯是处于玉石和玉之间的一种翡翠玉镯,所以不能称之为玉。
玉和玉石的根本区别就是一个完全完美的,一个还有缺陷,一个是价值连城的珍品,一个是普通大众的饰品。在玉镯中,玉的价格十分昂贵,普通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玉镯的价格是相对比较便宜一点,普通家庭都能承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