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别翡翠是真的?
判断一个翡翠是不是真的,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看 1.先看硬度:真翡翠的密度比较大,所以拿在手上有压手感;而假的翡翠由于是玻璃或是玉石粉末合成的,所以拿在手上是没有太明显的压手感的,有些甚至可以用手指抠动。这点对于辨别真假很有帮助。(注意:有些不法商家会用酸洗的方法来处理低品质翡翠,用酸洗过的假翡翠也会具有部分玉质的特性和光泽,因此单凭硬度这一指标来鉴别真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2.再看颜色:真翡翠的颜色是由里面矿物质决定的,所以有深有浅,变化多端;如果看到一水的满绿或满红,就要小心了。因为天然的翡翠在形成过程中,各部位吸收的光照是不均匀,导致里面的颜色分布是自然分布而不是均匀分布。而假的翡翠由于是人工做的,所以颜色都是均匀分布的。
3.接着闻味道:天然的翡翠虽然会有蜡种、冰种、水种之分,但不管是什么种的翡翠都不会有任何的味道。如果闻到翡翠上面有油臭味或其他异味,那么一定是假的!
4.最后摸质感:这一点很好理解,天然翡翠的表面是有绒感或滑感,而假的翠往往比较“光滑”。当然,这种方法需要对翡翠有一定的触感才能发挥效果。 用以上方法来判断一件翡翠是不是真的,一般来说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买到的是切碎了打磨拼起的B+C货,用这些方法就未必能检验出来了。最好的办法是找专业的机构进行鉴定。
看颜色
合成翡翠的颜色虽然也能呈现出各种色调的绿或红等,但观察其色调、饱和度、透明度和颗粒性等方面,常可见其颜色不纯,色调、饱和度、透明度分布不均匀,具不规则颗粒性色斑或色团,不自然。天然翡翠的颜色较纯,色调、饱和度和透明度分布较均匀、自然。
注胶翡翠的颜色呈团块状、网状和斑点状分布,常有“蓝雪花”,颜色不够明亮。紫罗兰料经强酸、强碱处理后,紫色消失,呈色不均匀,有蓝色斑点。
看密度和折射率
合成翡翠的密度比翡翠大,用比重液测定鉴别较为容易。合成翡翠的折射率(1.66)也比翡翠大,具有经验的检验人员凭肉眼也可直接观察到。
看光泽
处理翡翠的表面经过打磨处理,呈玻璃光泽,光泽均匀,而翡翠表面有的部位可能保留有原生的玻璃光泽,有的部位可能呈油脂光泽或将失去光泽,光泽不够均匀和明亮。
看相对硬度
B货翡翠由于表面是胶充填的,其硬度较低,用刻度为5~6的硬度计很容易划出印痕,而真翡翠则划不动。
看内部结构
由于翡翠是多矿物组成的集合体,因而内部具有颗粒状、纤维状、柱状的矿物结晶体,在透射光或高倍放大镜或显微镜下,常呈点状、片状、柱状、丝状、团块状或网状“翠性”(一些微晶或隐晶质的翡翠翠性不发育或不明显)。
注胶翡翠内部胶质的性状与翡翠不同,有经验的检验人员,用高倍放大镜或显微镜较容易区分。合成翡翠显微结构为硅酸盐玻璃均质体,无翠性。染色玻璃仿翡翠肉眼观察常有深色的线条状或团块状分布,内部常有漩涡状、流纹状包体,用偏光镜可观察到其全亮的现象。
看吸收光谱
一般情况,用分光镜很难测到翡翠的吸收光谱,天然翡翠在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等7种可见光下基本上不选择吸收。
但据文献报道,缅甸翡翠在520nm和474~479nm处有一较弱的吸收带,而在512.5~516.5nm处有一很弱或非常弱的反射带,其光谱曲线非常平坦。有的天然翡翠(绿色、褐黄色和褐红色等色)在520nm附近有一窄吸收带。
缅甸变斑晶翡翠在橙黄光下可见亮绿色荧光,波长480nm的紫外光下,呈变色效应,具弱黄绿色荧光。
处理翡翠和合成翡翠不具上述吸收光谱特征,并且处理翡翠在某些光线下常可见到翠性不发育或无翠性的绿色斑块或团块状。
看滤色镜反应
查尔斯滤色镜下天然翡翠基本不显红(除褐红色品种外)。但据有关文献报道,少数天然翠绿色的翡翠在滤色镜下微显红色。处理翡翠和合成翡翠常呈不同程度的红色。天然褐色翡翠与染色的褐色翡翠可用偏光镜来区别,前者为半亮(属二色或三色宝石),后者全亮(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