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矿源枯竭了吗?

桓子彦桓子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21年,业界突然流传出“缅甸翡翠矿山即将关闭”的传言,一度闹得沸沸扬扬、人心惶惶。虽然后来被证明是谣言,但足以说明市场对于原料供应紧张程度的担忧。 事实上,早在2019年,业界就有“原料涨价在所难免”的预判,并陆续得到印证—— 2020年疫情来袭后,国际翡翠原料市场陷入停滞状态,有商家甚至表示,“就算把料子扔在海里,一年之后也能升值不少”;随后在2021年春季公盘上,标王天价拍出,再次掀起波澜。

纵观近年来玉石原料市场的表现,可以总结出如下特点: 量:供小于求,逐年减少 根据各国的开采数据,全球每年开采的玉石原材料仅100多万克拉(一克拉=0.2克),而加工成首饰用玉仅有50万克拉左右。以中国人目前的消费水平,每天约消耗300公斤玉器,而每年生产的玉器只有40万公斤,相当于消耗量的一半。可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艺水平的提升,原石利用率越来越低,可利用率还不足一半。 在我国,由于玉石资源大部分为国有垄断经营,禁止私人采购和销售,因此开采量和交易量的统计并不完善。但是根据一些机构的不完全统计,每年进口的玉石原料约为20万吨,其中高档玉石原料约6万吨,中低端原料约14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原材进口量只包含“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那些非法入境的高品质宝石级钻石以及其他彩色宝石,并未计入其中。如果将它们计算在内,进口量将会大幅增长,对市场的影响也会更为突出。

价:涨多跌少,屡创新高 与产量急剧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玉石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以广受欢迎的传统名贵玉石玉石和田玉为例,根据拍卖纪录来看,2008年至2021年间,单件拍卖最高成交价从70多万元涨到500多万元,最低成交价也高达200万元。 除了个别年份因特殊原因出现下滑外,整体上涨势头迅猛。特别是近两年,在疫情的冲击下,各大拍卖会场依旧不断刷新各项成交记录——

2月28日,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举行“春拍”,一件“清白玉雕花插瓶”拍出1.4亿人民币高价; 5月16日,在嘉德“首拍”中,一件清代“青白玉佛手山居图山子”以1.4亿元底价起拍,经50余次竞价后,终以1.8亿元高价卖出; 7月12日,北京保利拍卖“精品瓷器玉器专场”上,一件明代“黄玉瑞兽”以2.18亿元成交…… 如此高溢价的现象引起市场关注,有专家就表示,近年来的行情可以说是 “有钱也难买到”。

目前,市场上优质的原材越来越少,优质原材更是相对紧缺,价格居高不下。以羊脂玉为例,经过几十年的开采,高质量的羊脂玉已经很少,质量好的基本都被大型集团公司预定,普通经销商手里极少。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很多所谓“新料”都是以前开采出来的“旧料”,只是在仓库里囤积多年而已。

市: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因为供需关系紧俏,近年来涌现了不少打着“玉石”旗号的伪贵金属、假玉石产品。这些材料成分复杂、性质多变、价格低廉,却同样可供雕刻镶嵌,行内称之为B+C货或B货。尽管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早已被监管部门严厉打击,但由于产业链条长、造假手段高、鉴别能力弱等原因,此类产品依旧有可乘之机。

当然,纯天然的玉石也有优劣之分。以和田玉为例,顶级羊脂玉质地细腻、油脂性好、莹润光滑,而差一点的则显得干燥、木色、僵白。另外,由于产地不同,新疆和田玉偏冷色调,颜色比较青,辽宁岫岩河磨玉偏暖色调,颜色较白。 不过,业内一般不以产地论英雄,只要符合标准,不管来自何方,皆为上乘。

兰琬洁兰琬洁优质答主

我买的第一个玉镯,就是冰种飘蓝花贵妃镯(5600元)。 这个玉镯的料子是在缅甸买的小原石做的,当时是2013年或者2014年的时候,那时候我刚工作两年 后来我在云南旅游的时候又买了几个手镯(6000元的冰绿圆镯和8600元的飘绿镯子以及4200元的糯化飘蓝花平安扣)也是从那边来的。 现在已经过了六七年了吧。。。现在再想找这些卖家估计是找不到了吧 我想说的是,现在的市场其实比以前要好不少了,很多年前那些不良商家把价格炒得很高,然后卖不了就砸在手中,不过现在那些老货都被消费者消化掉了啊!所以市场上应该有不少好的货源了,只是很多人还没有找到罢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