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石头是翡翠?
“石之美者为玉”,这句话中的“美”字,在古代的意思是“悦目”,所以“石之美者”就是“好看的石头”的意思了;而翠是指绿色的意思,所以“翡翠”合起来就是指“绿色的玉石”,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翡翠”了。 不过要特别说明的一点,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翡翠”,或者我们一般人在指代“翡翠”这个珠宝饰品的时候,其实指的是“翡翠玉器”或者是“翡翠饰物”,这里面就涉及到了“玉”和“宝石”这两个名词。
关于“玉”的概念,前面已经说了,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我们中国,“玉”这个词不仅仅是泛指所有美丽的石头,而且是特指“软玉”——即现在动物蛋白质骨胶原的纤维状沉积矿物,主要的化学成分为钙镁硅酸盐(CaMg5 Si8 O20)。 而在西方,玉的概念就比较宽泛了,他们经常把各种彩色宝石都称为“The Jewel of Jade”,也就是“宝石中的宝玉”。 这里我就要提到一个概念了,叫做“玉石之路”。它指的是起源于中国,而后向欧洲、中东和非洲延伸的一条古代贸易路线,沿着这条路线,中国的丝绸、陶瓷和铜铁器源源不断地输往外部世界,而同时,一些国外的宝石也通过这条路运入了中国,比如象牙、犀牛角、珍珠、珊瑚等海外珍宝。 甚至还有人把玉石之路进一步延伸,一直延伸到美洲,认为早在西班牙探险家到达新大陆以前,在美洲已经有人类定居,并且从东南亚或者日本引进了稻米和丝绸,而引种的丝绸就是用中国的“碧玉”(即软玉)制成的。
所谓的“翡翠”其实就是指一种绿色的玉石,而这种绿色的玉石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来自新疆的青玉或是白玉,经过雕刻而成;另一种则是来自缅甸的绿玉髓,亦称“翡翠”,用这种材料制作的首饰品,在清朝是中流等级的,比玉石低但是高于琥珀。 而我们在市面上常见的一些“C 货”“B+C 货”的翡翠,实际上是用玻璃或塑料等仿制而成。这样的做法其实在清朝就已经有了,而且不是造假,而是真货的一种补充,因为有些贵族女子晕血,一旦遇到丧事就不能佩戴红色的宝石,而要佩戴一种“黑色宝石”,这种黑色的宝石就是人工染黑的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