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鉴赏期什么意思?
在翡翠市场上,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词汇“种老”、“水头好”、“色泽明亮”等等的评价,这些词汇都是指什么呢?它们和翡翠的“种”“水”又有什么关系呢?要解释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两个概念:“种”和“水”。 “种”是鉴定学上的术语,它指的是翡翠的原石或成品的质地,其分为两种,分别为“种头”和“种质”。“种头”指的是肉眼所见到的玉质结构,可大致区分为“粒状结构”、“纤维状结构”、“颗粒状结构”等;而“种质”则是指构成矿物的成分和构造,如“硬玉质 ”、“软玉质” 等。 对于“种”的区分没有绝对的标准,不同地区所产出的翡翠原石的“种”会有着一定的差异,而在同样一种产地出产的翡翠原石或是雕刻成型的翡翠饰品,它的“种”也会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呈现不同的状态。因此判断翡翠的“种”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有相对的参考依据。而对于新入门的翠友来说,学会判断翡翠的“种”无疑是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所以了解“种”的不同特征对于翠友们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如何辨别什么是好“种”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来了解,好的“种”结构细腻均匀,不会有粗犷的感觉;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掂量来感受,好的“种”手感光滑,有一定的重量感;最后还可以通过浸泡,好的“种”不易碎,浸泡24小时后取出表面不会附着污垢。
除了“种”以外,影响翡翠品质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水”了。所谓“水”,其实指的是翡翠的透明度,它可以分四个等级——极透明(纯净度)、透明(纯净度较好)、半透明(纯净度一般)、不透明(含有杂质)。其中,不透明的翡翠质量最差,通常价值不高,而透明度和半透明的翡翠质量较好,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