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圣书法家是谁?
汉字的书写发展,大致分为两种字体——“隶书”和“草书” 东汉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张芝(字伯英)是古代第一位被誉为“草圣”的书法家。 张芝的书法在魏晋时受到推崇,他本人对草书十分痴迷,常以草书作为消遣娱乐的方式,因此,他练习了非常多种类的草书笔法。 张芝的儿子张昶也是一位知名书法家。 在当时的社会里,人们常用一种名为“纸”的物品来写字,但当时的纸张质量不是很好、质地比较粗糙,所以并不适合用来书写很正式的公文。于是,张芝将毛笔蘸墨写在麻纸上,这种字体被后世称之为“今草”; 而张芝还将传统的篆书笔画简化为点线,用毛笔蘸墨把线条画到帛上,后人称它为“章草”(也称“汉隶”)。 张芝的“今草”、“章草”流传甚远。 “章草”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行书和楷书的基础之一——今草,也被称为“狂草”或“大草”。 而张旭、怀素等人都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加以创新和发展。
到了唐朝,由于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他的两位宰相,一个叫欧阳询,一个叫虞世南都是书法高手。他们两人一起帮助李世民制定了统一的字体标准——“欧体”和“虞体”。而武则天则更喜欢王羲之的字。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也被誉为“书圣”。 但是,自宋徽宗赵佶以来,很多皇帝都提倡“瘦金体”这种字体。瘦金体的出现,让汉字变得更加具有装饰性。
宋朝以后,随着文人画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风格与流派,如“颜体”“柳体”等,这些新的字体逐渐取代了之前的“二王体”。但是,无论哪一种书体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