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撇怎么写?
谢邀。 这个问题太大,我简单谈一下我对撇的认识吧。 我认为要写好撇,首先得先理解什么是“撇”。 “横折撇”、“短撇”、“竖撇”这些只是我们习惯性的分类。而事实上,在书法里并没有这样的分类概念(当然现代书学理论并不一定完全遵照传统)。 在古代书法文献中,对撇的认识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作“刀法”解者。如王珣《柏庭帖》末云:“今乃以刀划之”;唐太宗言:“王羲之书多险折,若非令仆以刀划之,不可见也。”
二、当“笔毫”讲者。《草书千字文》注曰:“点如芒锋,撇如剑脊”(唐 · 李阳冰);《论书》:“用笔之法,尽于点画间矣……唯画与撇,当其缓速,颇异常准。或轻如鞭粉,或重如崩雷者也。”(宋·黄伯思)
三、专指“侧笔”而言者。褚遂良说“用笔须左右纵横,互用不相呆板,如人行左右曲折,左右不失其距,上下亦然,此则自然有序而不偏邪”(《论书决》)。 四、泛指一种笔法形态而论者。蔡邕《九势》曰:“下笔用力,谓之侧;纤轻横散,谓之一。”(东汉)
综上所引资料来看,古人在论述撇时往往将撇与刀法、笔毫、侧笔、笔画形态联系起来讨论。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古人所说的撇是包含了诸多含义的,即有用刀法书写的方法、也有毛笔侧笔的形态、还有具体某一个笔画的形态,等等。 我们知道了何为撇,接下来就可以试着去理解如何写好这个部首了——根据我们对撇的不同理解了。
从上面我们知道,撇可以分为四种情况:用刀法写的撇、用侧笔写的撇、单个笔画的撇、笔画形态的撇。每一种撇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第一种情况,它更接近于楷书里的侧笔形态,第二种情况则又类似行书里的笔意写法,第三种情况则是隶书里的笔画形态,第四种情况则可以看作是对前三种情况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