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书法家有哪些?

红丽紫红丽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明初 宋濂、董琬、王叔英、赵原、吴宽、沈度、李应桢诸人,都擅长隶书。 王绂学赵孟頫而能变化,其小行楷为一代冠冕。 杨维桢字廉夫,其书在元代自成一派,与赵孟頫并驰。 邓文的原道、太平两帖,高古绝伦;张庸《归去来辞》笔力遒劲,足称妙迹。 祝枝山、康里子仁、周宪章、朱昂之等的草书皆名于世。

洪武时,以宋濂、刘基、陶安等十一人为翰林学士,号“十二才子”。他们多善楷书行书。其中陶安曾参与编修朱元璋《奉天靖难记》和《大明太祖实录》,刘基佐定天下,多进方略,又善诗文书法,为开国文臣之首。 李淳工于楷法,有《太白集直》;李珏亦工行书。 解缙、杨溥等都擅长篆隶,而陈献章是明代的书法巨擘.

永乐时,曹鸾精于八分。 黄淮、程信、胡广、杨荣、李东阳、沈度的书法都很被推重。 方孝孺的书体秀媚圆转,甚得唐人的意趣. 解缙的书法刚健有力,气魄雄浑,自成风格。他的行草《胡广帖》,用笔洒脱俊逸,颇见功力。他的正书《大同赋》,结体严整,笔法凝炼,有晋代的风范。 杨士奇、杨荣、金幼孜等人的书法清丽端雅,为一时所重。 姚广孝、詹同等善画。

宣德年间,徐渭、林鸿、李东、李承勋等人都在书法上有一定造诣。 宣宗对书法有较深的修养,尤爱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作品。他在位时推崇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三人的书法,当时被称为“台阁体”。 成化时,文征明的书法闻名当代,为一代大家。 文震孟、蔡羽都是大书法家。 钱谷、陈继、倪元璐、何震、苏伯衡以及王宠的书法也都有一定的名气。

弘治至万历年间,书法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当时的书法家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各取所长,博采众家之长,既注意继承传统,又能师法自然。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当首推文征明、祝允明、李流芳、陈道复、董其昌、米万钟等人。 陈道复以花卉见长,但其行草也有相当高的造诣。 董其昌是明代的著名画家,他提倡书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提出“书学须入魏晋之道”的口号,强调书法创作要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理论。他对书法的造诣很深,在当时就有“书家天子”之称,在后世更有“南董北米说”的说法(指他与米芾)。 米万钟虽非专业书家,但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却不容忽视。他在书法史上主要是一位篆刻家,但他的小楷、行草同样令人折服。

崇祯末年,何绍基的草书最为出色;陈维星则以篆隶著称。 清代初期,书法仍继承了前朝的传统。但到了康熙、雍正年间,崇尚法家的风气突然盛行起来。许多人不顾古法,随意创新,结果使书法走向了歧途。因此,这一阶段虽有傅山的杰出贡献,但也只是回光返照而已。从乾隆开始到嘉庆年间,清朝的书法又开始向以前回归了。这时出现了刘墉、翁方纲、王文治等一批著名的书法家。这三位书法家虽然各有各的风格,但他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讲究法度,追求纯正、质朴的艺术风貌。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他是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行书圆润俊秀,别具一格。翁方纲、王文治的书法则是小楷写得最好看的两位名家。 嘉庆以后,书法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局面:有的注重古朴,如邓石如、伊秉绶;有的专写狂草,如赵之谦、吴昌硕;还有的则致力于碑版考证及书法史的研究工作,取得不少成果,形成了一股研究风潮。这些人都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优质答主

明代以书法名家辈出而闻名于世,代表人物有文征明、董其昌和米芾外孙黄庭坚等; 代表书体有行书、篆书、隶书还有草书,风格也有多种,比如“二王”的风格有王宠,董其昌是“二王”风格的集大成者,他的行草《行书自作诗八首》堪称典范;

小楷、章草则有赵孟頫、文征明、吴宽等,他们的作品都是传世之作。 大草则是徐渭,代表作就是那个著名的《古诗十九首卷》了(因为字数多,而且比较著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