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墩子拿来做什么?
“墩子”是业内对翡翠毛坯的行话,指的是没有加工或只经过了简单雕刻的翡翠原料,它的学名叫翡翠原石。 下面我分三点来介绍下有关“墩子”的知识。
1. 什么是翡翠墩子 如图切出来的片料,就是所谓的“墩子”——未经任何加工的翡翠原石头。在行内,把这样的原块叫做“墩子”(dunzi) 。 除了这种块头较大的“墩子”外,还有更小尺寸的“墩子”,如图这样的,大小大概就像个鸡蛋一样。 这种小“墩子”往往是用做镶嵌主石的。因为其质量、颜色、形状都不规则,所以价格一般也都不高。
2. 如何判别“墩子”的好坏 影响“墩子”价值最主要的原因是材质(底子、水头、颜色)和做工。 首先看底子,所谓"底子",就是指翡翠除去表面皮层及局部伤口后的部分,也就是翡翠的质地。有玻璃底、冰底、糯化底等,以玻璃底为佳;然后是水头,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之分,越透明的价值越高;再看颜色,要浓淡适宜,分布均匀,正色(如:翠绿、苹果绿的)为佳。最后还要看看有无瑕疵裂纹。
3. “墩子”的用途 由于目前绝大部分的“墩子”都是用于镶嵌,因此它们的尺寸一般都是根据镶嵌造型设计要求的。当然,也有极少数的“墩子”是被直接雕成首饰件头的——这种“墩子”大多是品质比较好的。 对于绝大多数的“墩子”来说,它们最终的用途其实是进行再设计——即由设计师们按照成品需要,把它们改型、设计出成吨的首饰。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墩子”,它们可以直接雕刻成我们所需要的形状,再进行抛光处理,这样最终就能得到我们心仪的手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