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书法家有哪些?
赵孟頫(1254年-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生等。出生于吴兴(浙江湖州)。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南宋王朝灭亡后归降元朝,为元朝的统一做了一些贡献。官至翰林学士事,荣禄大夫,封魏国公,死后谥号“文安” 赵孟頫擅长篆、隶、楷、行、草各式书法,其中尤以楷书、行书著称于世;在绘画方面,其技法题材也皆能兼顾,且诗书画皆精,是元代的著名艺术家,被称为“元人冠冕”。
代表作品《胆巴碑》,《兰亭十三跋》,《玄妙观重修三门记》,《道德经》,《湖山秋月图》,《鹊华秋色图》等等 张惠言(1761-1802)清代词人。字仲舒,一作仲书,号蓼洲,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武进市)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先后出任修撰、国史馆校对官和礼部主事等职。他一生致力于经学研究,著作较多,主要有《词选》、《虞初新志》、《六百读书记》以及《周赋》、《齐赋》、《楚辞图序》、《仪卫录图序》等。张惠言的词论与周济同为常州派的理论奠基者,后人称他们的词学主张为“阳美”或“常州词派”,其理论核心是崇奉儒家正统思想,要求词人具有“言内外之意,而使人歌之以兴寄”(《词选·序》)的艺术追求,提倡词要“疏秀”而“深隐”,注重比兴寄托,以“有得于志”为主,而不在描摹物态上着意。
他的词作成就也不高,所选的《词选》在艺术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过于强调比兴寄托,往往失之于穿凿附会。但他的词论却颇有见地,对后世影响较大。 在当时及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常州派都起着支配词坛的重要作用。 王沂孙 (约1245—1307年后),宋元之际词人。字圣俞,号玉田。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任临安幕官。入元不仕。其词多写自然景物。格韵高洁,辞采俊逸,善巧叙情思,著有《碧山乐府》三卷。
代表作品有《渔父》《双调·天香·梅》《天香·龙涎香》《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蔡依正尚书》《齐天乐·蝉》《高阳台·余自石城移居城之北郭时方仲友命客燕集寓观梅阁戏作此词》《高阳台·丁酉岁除前四日作》《高阳台·和周草窗京口饯别之作》《高阳台·满庭芳·和周草窗《栖怡园》词 》等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溧水尉、汴京谋差官、徽府丞、提点江南刑狱。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还写过传世的歌曲《片玉词》。他的词多为封建文人失意之苦的倾诉,语言工丽,格调哀怨。 周邦彦的作品以富艳精工见长,常以长调铺写烘托,曲尽人情世态。
代表作有《瑞龙吟》(章台路)、《兰陵王·柳》、《少年游·并刀如水》、《西河·金陵怀古》、《瑞鹤仙·闰中秋》、《解语花·上元》、《拜星月·夜色催更》等。 姜夔(约1155~1221),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读书人家,自幼聪明过人,通晓音律,但科考屡试不第 ,终身未获功名,故有"布衣诗人"之称。一生怀才不遇,漂泊无定,虽曾为宋光宗赵淳侍读,但不久就被罢斥。终老江湖,靠卖字、歌酬度日。
姜夔的词以抒情为主,其词意境清疏空灵,风格超逸高雅,多以咏物、怀人和羁旅相思为题材,代表作为《扬州慢》、《暗香》、《疏影》三首合称《扬州慢》三叠。其他主要作品还有《长亭怨慢》、《琵琶仙》、《淡黄柳》等。 夏承焘(1900——1986),中国著名词学家,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他在词学史上的主要贡献有三:一是在资料的搜集、整理方面。二是在《唐宋词人年谱》的开创性工作方面。三是《月轮山词笺》的注释和研究两方面。他还著有许多有关词史和作家个人研究的论文,如《唐圭璋先生事迹年历稿》,《吴梦窗事迹考证》、《李清照生平事实考误》等,都是较有价值的学术文献。此外尚编有《唐宋词欣赏》、《唐宋词一百首》等多本著作。
王国维 (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男,初名国璋,字静安,亦作静庵,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海宁人。清末秀才。近现代历史学家、评论家、国学专家。 他的著述甚丰,主要成果包括:《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史》、《人间词话》、《观堂集林》等。 朱彝尊 (1629–1709)字锡鬯,一字竹垞,号剑潭,别号静念居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嘉兴海盐人。康熙十八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国子监祭酒、翰林院编修。曾参与纂修《明史》。朱彝尊的诗古文骈文俱佳,诗词尤为擅长.所作“清丽宛转”“格高数近”,为浙西派领袖人物之一,与陈维崧并称“朱陈”。
他主张学问宜博,文章贵实,因此对于明代遗民如顾炎武、吴伟业等的学者,无不广泛吸取各家所长;而对一些空谈义理而无实学的理学家则持批判态度。同时,他对汉学重视声律、文字训诂的研究方法也有所吸取,从而形成了自己诗文的特色———平易近人而又讲究艺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