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是什么?

殷秀瑞殷秀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什么是“法”? 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强调用笔用字之法(规矩)以及作者对作品的法度把握与表现。 这里的“法”是相对客观的,也是传统书画评论的重要基础之一。 但这里所说的法,不同于西方哲学中的形式法则和结构原则。 关于这个问题,历代书论中已经有过多次解释,例如《宣和书谱》卷十三“笔法”条云: “所谓笔法者……一谓点划之间,意在笔前,画出后晓然惊适,若无心焉;二曰字之长短、大小、曲直、变化,意态绰约,若行之自然,皆不知其所以然而然……” 再如北宋米芾说得更明白: “书法善善,恶恶(同‘丑’)者是也。盖书家善取善舍之权也——善取之则众美备,善舍之则众恶去矣。舍恶而取善,非善乎?能如此乃为善法耳!” 米芾将“善取善舍”看作书法技法的关键所在,其中“善弃”正是为了体现“善用”。他举例说明,“颜平原(颜真卿)作斗方字,肥瘦相兼,如百石琴心,此善取舍法也。右军数尺一字,当数丈观之,虽长短不相远,而各有情态,此善取舍法也。” 可见,在古人看来,所谓的“用笔”只是具体的表现手段而已,真正的目的还在于通过“用笔”来表达某种“意境”——这种“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追求,同时也是作品的艺术价值评判标准。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平常所讲的章法、墨法等,也都是表达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辅助工具而已。

2.为什么说学书法先学做人? 上面说了很多关于书法作品本身的内容,但我想题主真正想要知道的是关于书法学习的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吧?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在别的答案里简单谈过,不妨复制过来以供参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习而言同样如此。只有把所学当做一种乐趣,才能有所成就。因此我主张大家首先应该调整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习的过程:不必贪多求全,也不必急于求成。 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兴趣,并学会适当地放弃。 我记得我在大学时有一位老师曾给我们讲过这样一段故事:一位学生找到她问怎样提高书写水平,那位老师说你先试着每天写一篇楷书,然后每天一篇隶书,再每天写一篇章草,最后再写一篇小行书……结果那位同学听了之后顿时大惊失色,问她为什么每天要写那么多,是不是想累死她啊!后来这位老师告诉他,其实书法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天两练足矣。 书法学习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练习和思考来完善自己。如果只抱着速成的想法来学习,往往只能一无所获。

3.怎样才能学好中国书法呢? 从以上两个问题的论述来看,书法学习最重要的还是心态上的修炼。正所谓“技进乎道”嘛!至于方法技巧什么的,无非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了…… 总之吧!我觉得要想学好一门手艺,除了勤学苦练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端正态度啦~

优质答主

(个人觉得) 就目前的书坛来看,中国的书法就是“以笔画为主”的实用艺术;而西方的艺术是“以字为美”的语言符号系统。 这二者之间确实没有可比性,但都是人类社会交流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字呢?因为我们需要交流和沟通,而语言在很多时候无法承载我们所有的表达意图。所以就有了用文字来代替语言的符号——我们的“文字体系”。 这个文字体系由汉字、标点组成。其中每个文字都有它的含义与价值。这些文字被组织起来,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排列组合形成句子、段落等,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语言文学作品。 但这样的文学创作还无法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因此我们又创造了“书艺”——这个以笔画作为核心的创作形式是我们目前最为接近实用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了。 而英文、俄语甚至阿拉伯语等,则是另一种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方式。它们各自有各自的表达特点,但它们也都属于同一类别的文字载体,即语言符号化了的文字表述形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