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民国的经济,很多只看得到表面,没看到背后的隐患,如果只看数量,当时的人均GDP确实很高,但是看到组成这个GDP数据,你就不会这么想了。我们以1936年为准,当时的1块钱大致等于今天的100块,这样计算就方便多了。在当时的8月通货指数,米面37,鸡蛋3.5,猪肉36,煤2.5。也就是现在的17万。
这个实验在网路上看到过,不过没有找到具体的来源,所以就不附上链接了,毕竟直接抄袭也不太好。。。(虽然我也觉得不太可能有人这么无聊,但是小心驶得万年船嘛!) 简单来说就是酒精能够溶解掉B货和C货的胶体,而天然翡翠则不会溶解(或说表面会残留少量白色物质)。
很负责的告诉你,银行不会收的。 其次,你手上的钱,无论什么方式得来的(合法、非法),都是你个人的财产;最后,任何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钱财都属于违法犯罪所得,依法应追缴。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银行首次发行“一分币”珍藏册后,中国收藏界逐渐兴起了一股“一分币”收藏热。如今10多年过去了,“一分币”身价几何,它是否具有收藏价值?昨日,记者来到了武汉集币交易市场,为你揭秘。
这要看是哪里的钱了,如果是我国的人民币的话,那六百万就是三千万了(按当前汇率计)。 但是这是美国钱啊!美国是个信用货币体系的国家,也就是不用锚定黄金或者白银,而是政府信用作为货币发行的背书。在这个国家里,钱的意义和纸币的含金量没有必然的联系。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回答一下,如果不够完善还请见谅。 关于钱币的价值判断,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社会价值,另一方面是艺术价值。而钱币的价值也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上。 先说社会价值,简单来说就是看这枚钱币是否稀少,是否为孤品,是否为珍品等等。
民国的百花不落地,现在市面上应该已经不多见了。 如果单从艺术角度来说的话,这件东西确实不怎么地——因为花是不立体的。但如果是从文物、古董的角度来说呢……那可就意义非凡了!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玩意儿是“民国官窑”的产物! 什么是“民国官窑”? “民国官窑”实际上就是民国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所生产的瓷器。
关于“糯种”,行内有句俗话叫“嫩糯带色为先”,这句话的意思指的是在糯种底子上有颜色更好(行话中把绿色称为“翠”或“俏色”)的翡翠原石或者加工成品比没有颜色的要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