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瓷器九是什么?
在漫长的时间里,瓷器上所呈现的颜色不计其数,然而被人们约定俗成为色名的,大概只有月白、天青、玫瑰紫、孔雀绿及康熙五彩等极少数色名。在众多的釉色中,只有郎窑红、豇豆红等色彩能名重于世,冠绝古今。其实,中国瓷器上出现的颜色不下数十种之多。如果将瓷釉的颜色与陶瓷工艺相联系,按颜色分出类别的话,则可分为“青瓷系列色”、“白瓷系列色”、“红瓷系列色”、“黑瓷褐釉色”、“黄釉瓷色”、“紫釉瓷色”等诸类。如果再将各种瓷色细分为不同的色名的话,则有数十种甚至上百种色名。如青瓷系列色可分为湖绿、刷蓝、冬青、粉青、虾青、灰青、天青、粉黄等色名。白瓷系列色可分为象牙白、卵白、雪白、米色、玉色等色名……
尽管人们可以为瓷器的色彩定出很多色名,但瓷釉的颜色种类毕竟有限,而且很多色彩的色差很接近,这就难免出现“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情况,在不同地区就会产生许多相近色彩的不同名称。例如,粉红彩、粉彩、软彩、洋彩、浅红彩等色彩,其色差很接近,在各地却有着不同的颜色名称。又如影青瓷,在南方被称作“白器”,在北方则被称作“青器”。
在传统观念中,对于颜色有正色、杂色之分。红色是正色,在五行中为“土”,是黄帝的后裔,所以统治者都以红、黄二色为至尊之色。黑、青、蓝、绿、紫、白、金属于杂色,其中的某些颜色在某些场合不能使用。青与蓝是同一天青色的两种译色,在帝王之色中,天青色是绝对禁止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
在我国古瓷中,有的以瓷器的造型来定名,有的以釉色来定名,有的则以颜色来定名。以青花瓷、釉里红瓷为例,都是以其颜色来定瓷器之名的。青花瓷、釉里红瓷及紫红彩、洋黄、胭脂紫等色彩都是以颜色来定名字。在诸多色名中,有些色名是按照颜色的纯色来定名的,有些色名则不是单以纯色为名。例如,郎窑红、钧红、宝石红都是以纯色定名的瓷色,其色极为纯净,郎窑红通体都是纯色,而钧红、宝石红是局部纯色。粉红彩、瓜皮红彩、洒蓝等色名则不是以纯色来定名的,前两者是带粉质的红色,后者是带白色斑点的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