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陶是原始瓷器吗?
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陶与瓷之间有一种承上启下的品种,称之为“釉陶”。它以细润的黏土做胎,在器物表面涂上一层釉,然后入窑烧成。因为胎质细腻、釉色美丽而且能“装水不漏”,所以当时人十分珍爱它。釉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时期,大约到3世纪时慢慢衰落。它虽不及原始瓷器那样“坚而细致”,但比原始青瓷更趋接近于瓷器。
从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釉陶的烧成温度低于原始瓷器,胎质不如原始瓷器密实,胎色也以红褐色或黄褐色为主,胎内杂有颗粒状的石英和云母,在这些方面都逊于原始瓷器,更谈不上与瓷器相比了。
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各个地区在不同时代,分别烧制过一种釉陶生活器皿和冥器,称为铅釉陶器。由于这种陶器的胎质和表面低温釉化学成分均含有大量的铅,因而得名。
从化学成分分析,汉代铅釉陶的胎质与当时同时期的红褐色印纹硬陶基本上相似,胎质比原始瓷器和釉陶松散。虽然釉面颜色有几种,但釉质玻璃相较好,釉层较厚而且明亮,在这些方面又接近于瓷器。
铅釉陶虽然在各方面介于原始瓷器和釉陶之间,但是,它的胎质不如原始瓷器密实,含铁量也比较多,烧成温度比原始瓷器低,铅釉易溶于水和酸碱中,也易被渗入,它更不具备瓷器“坚且细”的特点;铅釉陶是仿漆器烧造的一种釉陶,无论它的器形还是薄胎厚釉的造型特点,与漆器风格很接近,因此它应属釉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