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瓷器有哪些种类?
德化窑是中国南方著名的历史瓷窑,窑址位于福建省德化县,明代属泉州府下属德化县,宋、元、明、清各朝距泉州港均较近,宋、元、明时期皆属民窑的性质。该窑烧瓷历史悠久,起源于宋,历经元、明、清三朝,以烧白瓷闻名于世。它在北宋时已经开始烧制洁白透亮的白釉瓷,其配方和制作工艺对龙泉窑、景德镇窑等都有很大的影响。“白如雪、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是古人用来描述德化瓷的传神之笔。德化瓷尤以所产观音、达摩等塑像为最佳,所塑造像形象逼真,表情各异,衣纹明快流畅,线条柔和,风格朴实,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国外被誉为“中国白”、“东方雕塑艺术珍品”。 明、清德化瓷在国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德化窑瓷从釉色上可分成四类:一是猪油白,二是象牙白,三是孩儿红,四是五彩瓷。
猪油白是明代中期德化窑代表作,该釉色以温润见长,色泽如凝固的猪油,肥腻匀净,美不胜收,似鹅毛般轻盈,洁白如雪,有“鹅绒白”之称。它与青花瓷和五彩瓷共同成为明代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品种。
象牙白为德化窑独有品种,也称“中国白”,清初最为典型。它晶莹纯净,色泽光润,它不同于白俄罗斯的通透和白皙,而是似象牙般的浑厚,不露青色和黄色。著名陶瓷鉴定家、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先铭先生称赞,德化所烧的象牙白“乃中华陶瓷唯一绝艺”,认为它“在世界瓷器史上,可以与任何国家的精品相媲美”。
孩儿红俗称“象牙红”,为德化窑未成熟品,因烧制温度不够而形成的缺陷色釉,但该釉色烧成后红中带黄,或黄中带红,具有孩儿皮肤的柔润感,因此备受藏家的青睐。孩儿红存世极少,流传到国外的更为罕见。
明清时期德化窑在烧造白瓷的同时,兼烧少量五彩瓷和青花瓷,但不如白瓷制作精良,大多粗率简陋,青花用国产的国产料绘制,色调蓝灰。五彩的彩绘纹饰极为粗糙,不讲究线条的工细匀净,色调浓淡变化。从目前的出土品观察,五彩器数量远不能与白釉瓷相比。其装饰题材以戏曲故事画面为主,如五子夺魁,姜太公钓鱼等。图案内容吉祥,构图简练粗放,线条饱满,色彩鲜明。青花器也有上乘之作,如“大明嘉靖年制”款鱼藻纹双耳瓶,造型规整,瓷胎缜密,釉质肥润,青花色调浓艳,分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