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黑地白地的区别?
由于宋朝的磁州窑是北方最大的民窑,在当时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其黑地剔花的制作工艺对整个北方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后来的山西介休窑、河南当阳峪窑、陕西耀州窑等瓷窑中,都可以看出磁州窑系黑地剔花的风格,所以黑地剔花盘成为宋瓷中的一代名品。
白地黑花是磁州窑的代表品种,它是在北宋剔、刻花装饰技法的基础上,利用当地含有少量杂质和铁质的粗细白土,先作底色,使器皿表面呈白色,然后再以当地所产铁质矿釉料,在器皿上进行绘画,故称白地黑花。磁州窑工匠将中国绘画技法融入到制瓷技艺之中,创造了宋元时期中国瓷器的著名品种。
宋金元时期的白地黑花瓷器,胎土一般坚细,仅外壁施一层薄白化妆土,而内壁大多不施化妆土,上用黑彩绘画,线条清晰。黑彩的黑色稍有不同,早期器物铁黑,金、元时期呈菜黑色,多绘折枝花卉、鱼藻纹、莲纹、飞鸟、飞凤等。其装饰图案构图很讲究饱满,不象其他窑器往往空出一大片,显得“天高皇帝远”,寥廓寂寞。磁州窑瓷器的釉面有两种情况,一种为乳白色,有的呈粉灰色,不甚透明;另一种为月白色,有的略深。后一种比前者要好,而且较少见,这种釉面下有垂釉的泪痕,釉面有冰裂状小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