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瓷器?
北京仿古瓷始于清末,发展于民国初年,一直兴盛到现在。新中国成立后,由公私合营的“定月兴窑”仿古陶瓷厂作北京仿古瓷的基地,组织艺、技人员对历朝名瓷进行仿制,特别是针对市场需要研制明代宣德、成化和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等朝代的官窑细路器皿,仿制品几可乱真,具有收藏和研究价值。
北京仿古瓷从胎、釉、器形到纹饰,都按原器复制,不署现代款识。为使胎质与原器接近,采用江西景德镇的各种标准瓷土配以广东“高岭土”制作,仿瓷器皿一般均呈宫碗式,器里外通施透明釉,外底有露胎并保留着清代仿明器皿的二层台特点。各种器皿上的纹饰,采用明清时期流行的青花、斗彩、粉彩、珐琅彩、五彩、古铜彩、娇黄彩、胭脂红、窑变花釉等装饰技法,运用了明清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如青花器皿采用“明青”。在纹饰作画时,先用紫红色彩料涂染山峦,然后用青花色料罩染,使青花纹饰具浓淡的色阶和紫红色交融、渗透的艺术效果。
其仿制品以器形端正雅致,胎体坚缜纯净,釉汁莹厚晶亮,彩作高雅清逸,器底、口沿和花纹转折处,见白露胎和棕眼、缩釉、黑点现象,而深受欢迎。所仿各类器皿,既有日用盘、碟、碗、杯、壶瓶等,又有陈列观赏用的缸、罐、尊、洗。
北京仿古青铜器,始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当时北京前门外廊房头条有家名曰“信盛泰”的店铺,专门生产和经营仿制的青铜器仿制品。所仿青铜器以商周以来的鼎、彝、爵、觚等为主,有的为满足市场所需,还仿制了钟、鼎、簋、盏、爵等古铜器。在造型花纹上,基本根据传世品或著录中所绘图形复制,甚至流、足、耳及花纹都照原器完全复刻下来,其工艺精湛,造型周正,花纹清晰,古色古香,几可乱真。所仿各种器皿通体施以黄褐色或灰绿色的珐琅釉。由于北京仿古青铜器惟妙惟肖,与真品相似,所以,当年北京流传有“北仿无价”、“北仿无双”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