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瓷器哪个最好?
成化瓷在明代属于官窑“后起之秀”,以其轻盈优雅的风范一跃成为收藏界追捧的上品,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美传。由于成化官窑传世品少,所以成化瓷在明清时就被鉴赏家视为珍品,清代乾隆皇帝甚至不惜重金以“点翠”作装饰,使之能衬托成化瓷的典雅精巧。
目前,传世的成化斗彩瓷器绝大部分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陆俨少藏品上的这枚“大明成化年制”款釉下青花章玺,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印章标本对比,肉眼很难判别对错。不过,对印章尺寸的分析、成化款识的特点研究等,最终使鉴定专家得出了鉴定结果。
“成化瓷器釉质肥厚莹润,呈乳浊白色,通体纯净,细洁光润,用手抚摸有玉质感。明代万历晚期至清代及民国时均有仿制品,且仿品中也不乏精美者,要真正鉴别成化斗彩,必须对此有感性认识。”古陶瓷鉴定专家翟连仁介绍说。
一般而言,成化官窑款字体以青花楷书为主,用双线方栏或双方栏(个别有双圈框的),字大者近2厘米,小者2毫米左右。成化款识笔画粗重,排列疏朗,结构严谨,书写工整,“天”字横划短而竖长,“明”字日月紧靠,“后”字日字部分较宽,“制”字的衣字旁较宽,且大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