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鬼谷子下山梅瓶吗?
在2005年伦敦佳士得“中国历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的一件“鬼谷子下山”青花瓷罐,不仅刷新了中国艺术品的拍卖纪录,也由此引发了收藏界对青花瓷前所未有的追捧。此纹饰表现战国时著名策士鬼谷子,在齐、魏攻战时下山遣其弟子孙膑(膑,阳平声,今音平声)与庞涓助战的故事。该人物故事源自《战国策》、《史记》及《东周列国志》,相传鬼谷子通天晓地,神鬼莫测,博古通今,纵横捭阖,因隐居于鬼谷,故自号鬼谷子,其在云梦山收孙膑、庞涓为徒,并将兵法教授于二人。后庞涓为魏将,因嫉贤妒能,设下恶计,骗来孙膑,先后施以膑刑(剜去膝盖骨)和黥刑(用刀刻人肌肤,涂以墨炭),意欲使孙膑终生废于幽谷。后经司马迁考证,孙膑与庞涓师从古时人物纵横家之鼻祖鬼谷子,并将此记载于《史记·孙子列传》中。而孙膑后来为齐将,利用围魏救赵之计大败庞涓于桂陵。后庞涓复领魏兵攻韩,孙又救韩,运用减灶之计诱庞涓追击,庞涓终落孙膑之计,在马陵(今河南新野附近)中箭而死。
此故事被后世编入《东周列国志》及传统戏剧《桂枝儿·马陵道》等。在青花瓷上绘“鬼谷子下山”故事者为数较少,有瓶式、罐式两种造型。从已发表的资料及实物来看,瓶式器仅见一例,1956年在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尤杖子乡出土明洪武二十八年(1400年)云纹扁瓶一件,通高71厘米,口径9.8厘米,底径23.7×15.5厘米,瓶身绘云纹开光人物故事“鬼谷子下山图”及“马祖升仙图(即八仙之一的马祖得道成仙的故事图)”。1983年在江西省景德镇御窑遗址洪武官窑地层中,出土有一件青花婴戏云龙大盘,上绘“鬼谷子下山图”,说明当时“鬼谷子下山”故事已被用作装饰纹饰和生活用器。而罐式器,即此类“鬼谷子下山”罐,是青花瓷中的名品,为明嘉靖至万历时产品,国内、外博物馆均有收藏。香港中文大学(新界沙田)文物馆即藏有一件。从国内、外所藏实物及有关陶瓷研究文献上,目前仅见5例,其中两件藏于日本京都龙谷大学稻叶文库和日本东京松冈美术馆(1979年东京中央美术社《支那瓷选集》第1卷中以《周处斩蛟鬼谷子下山文具箱图》发表),香港中文大学(新界沙田)文物馆藏有一件,其余两件在大陆。这两件大陆收藏品,一件于1986年7月5日在河北保定地区“清理革命历史文物小组”组织的一批革命历史文物中发现,后由河北省文物商店转交河北省博物馆(原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收藏;另一件于1989年前后在河南获嘉县征集,现藏于该市博物馆。据收藏此器的河南某著名画家讲,他在1985年的郑州古玩市场见到过此罐。
综观国内、外收藏的同类青花“鬼谷子下山”罐,无论从造型、胎釉、纹饰等看,均为青花珍品。特别是“河北罐”、“河南罐”和日本松冈美术馆所藏青花“鬼谷子下山”罐,这三件青花瓷器,胎质洁白坚硬、细腻而莹润,釉色白中闪青、青中显蓝,釉面光滑洁净,釉汁莹厚流润、积聚处闪青,器外釉薄处呈米白色和牙黄色,釉汁与胎体结合紧密,这些都反映了明嘉靖时的陶瓷制作水平。“河北罐”和日本松冈美术馆收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