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墓志铭写什么內容?
清代墓志铭的主要内容分为志石和志盖。志石上刻的志文一般分两部分,一为有韵的类似四言诗的韵文,一为散文,均记述墓主的姓、字、籍贯及世系。墓主的生平事略及其死葬时间和所处方位。志文以楷书为主,隋唐以后也用行书,以流畅而风格古雅为美。
志盖上书短文,记述墓主的官衔、名、字和卒葬时间,或刻文“××墓志之铭”、“××圹志”等字样。其上雕饰云龙图案,或覆莲瓣图案等。
坟或坟前埋在地下的刻有文字的石刻,叫做墓志。通常由石盖和石座两部分组成。石盖叫做封志(石,或志石),石座叫做志盖(或盖石)。汉代称为墓封,也叫封铭或柩铭,简称为柩铭。南北朝时称为圹砖,或圹铭。隋唐以后一般叫做墓志。现代习惯上也把刻在纸上的引钱称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