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贡局紫砂壶款式有么?

裴素察裴素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据史料记载,雍正年间,宜兴紫砂器被列入宫廷造办处的制作程序后,在当时的宜兴县城设立“贡局”制作紫砂器。

雍正四年,内廷传办“宜兴磁胎描金壶十件”,由造办处发“磁胎砂壶样一个、黄纸一封并朱漆盒子一个”交与宜兴县贡局制作。五年十月,烧造磁胎壶20件送京(其中描金17件、乌金釉3件)。乾隆三十三年,宜兴县贡局仿造前朝款识制作紫砂器51件,包括仿宣德款紫漆茶壶提梁壶一件,仿雍正年制款描金喜鹊登梅茶壶一件,仿怡亲王款描金堆泥茶壶一件,泥绘山水、渔家清趣紫砂壶一件,均随同乾隆御笔题诗和朱红御签封匣送京。据贡局“册报”的记载,雍正皇帝曾先后6次传办紫砂器。品种包括紫砂壶、渣斗、油盒、笔架、印盒、鼻烟盒、茶洗、烛台等。

雍正年间,被列为贡局的宜兴窑场共有两处,一处在宜城东门范家巷,一处在蜀山南边黄泥田。范家巷的黄玉亭制壶技艺高超,造型新颖,雍正皇帝钦点他为贡局总提调。贡局生产的紫砂器,由黄玉亭亲自监制,他制作的紫砂壶底部款识有“雍正年制”和“雍正御制”两式。

蜀山黄泥田贡局的提调是秦元清,他是清代继陈鸣远之后在印泥盒、水盂制作方面有独到造诣的紫砂艺家。由蜀山贡局制作的产品,款制也有“雍正年制”4字楷书。

从流传的作品观察,蜀山黄泥田贡局的款制风格略有差异。款制书写端正,字体相对较大的器物制作考究,器型规整,泥料细,砂粒隐而不现,色泽乌亮。款制书写苍劲有力,字体相对较小的器物则制作比较随便、粗糙,砂料较粗,色泽呈绛紫色。

贡款器的书法,具有典型的馆阁体风格,雍正年制款字体方正,工整规范,用笔无明显轻重变化,字的大小一律,结构均齐,字形长方端正,章法布局规整,格调平和,缺乏生气。落款在造型呈“天圆地方”的扁壶、高盂、笔筒、洗等器物上,位于底足的凹脐处,在造型为圆形的水平壶、水扁壶上,位于盖内或壶底。

雍正年造紫砂贡器的造型特点是敦厚、简练而庄重,没有过分繁琐的装饰,体现了雍正皇帝“雅好清淡”的审美情趣。在装饰上,采用泥绘、描金、粉彩、包镶等技法。其中粉彩装饰技法是从景德镇御窑新传来的,在紫砂壶上试用的,由于胎釉结合不好,传世器物极少。有的紫砂器用金丝绞胎法制作,造型有水扁瓶、执壶、渣斗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