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切蛋面怎么聚光?

燕芳燕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楼上的各位,都只说了“如何把大块的翡翠原料切成薄厚均匀的片料”,却忘记问主所提的“怎样切割成圆形”的问题了…… 这个问题其实容易解决,在切掉多余的部分后,在剩下的平面上,用直尺和刻刀,直接雕刻出一个正中厚、两边薄的圆盘即可。不过这样做出来的作品一般不能称之为“蛋面”——因为其形状是“椭圆形”而非“正圆形”。要雕出标准的蛋面,需要先做出一个正圆形的薄片——而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先用环形锯片磨出大概的形状,再用磨砂抛光来最后定型。

不过呢,上面所说的方法只是“怎样切出来”的问题,并没有说“为什么要这样切”。而要解释为什么是这样的话,就得从翡翠的“种水色”与“雕工”这4要素说起(“材质”这一因素在本题中并不重要,所以就不提了)。 首先明确一点观念:对于玉石这种天然形成的矿物晶体来说,没有“完美无瑕”这个东西。任何一块玉石,只要被打磨成器,就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同理,无论经过怎样的雕琢,玉石的原始结构必然会被改变。讨论什么“尽量保留原石表面”“尽量不破坏内部结构”等等的话并无意义。

如果要从切面的形状上来选择的话,理论上讲,除了正圆形之外,其它形状的切面应该是不太合适的:由于玉石的天然形态千差百异,所以若不是专业程度很高的大师,是很难把握其它非圆形切面的玉质的分布情况的。

正圆形的切面因为能充分显露内外的颜色、质地等,是最为稳妥的选择之一。当然,如果是大师,那自然是随便切啥形状都行~ 说完“如何切”的问题,下面来讲讲“为什么不切方形的蛋面”的原因。这主要也是因为材质的缘故。

通常来说,好的翡翠材质是难得一见的。而这样的材料如果要做成手镯或者挂件的话,损耗是十分严重的。若切出了边角料,通常也是做成戒指或手链之类的低价值小件。像这样成块大块的高品质翠料,如果切除了很多边角废料的话,是非常可惜的。

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最好还是不要切方形的蛋面。若是非要切的话,也应该切出八角的、六角形的、三角形的等“异形蛋面”,而不要切出正方形或是长方形的蛋面。一来是因为,这类形状的蛋面往往对原料的要求更高,二来是因为,成品的摆放造型更加灵活一些,不至于完全呆板。

尉可柔尉可柔优质答主

观察蛋面翡翠是否起莹,可以从以下三种方法来进行:

第一、倾斜光线,眼睛在反射光的正上方进行观察,在一定角度内,随着入射光角度的变化,光在较宽的范围内从一个位置反射出来。反射光非常明亮干净,非常聚拢,这种光就是起莹光。

第二、垂直于入射光的方向进行观察,观察反射光的明亮度,如果非常明亮,很有可能是起莹了。

第三、透射光从侧面照射,在正面观察是否有非常干净的亮光从中打出来,如果有,且打出来得很干净聚拢,就有可能起莹。没有出亮光或者亮光比较散,则是无“起莹”或“起莹”效果差。

翡翠之所以能够起“莹”,是由于以下三个因素形成的:

一、内部干净,没有杂七杂八的“脏点”。

二、“起莹”处的底层和上层都是玻璃种或冰种,没有“绵”和“脏”。

三、“起莹”处上层有极薄的冰种或玻璃种的透明层,下层有较厚的透明层,两层透明层中有少量的白棉与透明层交错、夹杂,形成一种冰层相间的结构。由于结构中质地极其细腻,冰和水的含量很高,所以平行于底面一定角度入射的光线,在冰层结构附近反射回来,造成亮光。

所以起莹一定是透明玻璃种、冰种翡翠所具有的特征,糯化种等都不会起莹。此外,不是所有玻璃种、冰种都能起莹,要达到以上所说的几个条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