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核手串怎么样?
橄榄核手串,顾名思义,就是橄榄核雕刻而成的手串儿。橄榄核手串儿,因其体积小,便于携带,且品玩之后具有独特的包浆感而深得人们喜爱。一串好的手串,可以与玉雕大师和橄榄核手串主人的肌肤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二者气质的完美融合。
中国的核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有关于核雕的记载。中国著名文人张择端在宋代版画《警世名言》中就有以橄榄核雕作佛像的情节。明代著名作家魏学洢《核舟记》中,对民间雕刻艺人王叔远的一件桃核雕刻作品,进行了更为生动传神的文字描写:“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由此可见,古代核雕艺术的高深造诣,与现在的橄榄核手串已经十分接近。
现在的橄榄核手串,与古代的橄榄核手串有很大的区别。古代的橄榄核手串,由于核材和制作观念的限制,往往造型方正规矩,取巧多于取意。手串的挂坠也是寥寥,且制作十分规矩。但是新的橄榄核手串不同,随着文玩市场的日趋繁荣,制作理念的转变,造型上开始多采用“俏色”、“巧雕”,利用橄榄核天然的颜色和纹理,创作出具有灵气且栩栩如生的玩品。
除了取巧之外,新的橄榄核手串开始取意,赋予每一段手串以美好的寓意与祝福,并且将中国传统福文化、雕刻艺术与现代工艺完美结合。挂坠的制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状各异,创意百出。
新的橄榄核手串在制作中,注重整体的和谐统一。手串和挂坠一脉相承,浑然一体,体现了中国一以贯之的和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