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玉的作品有哪些?
玉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的,尤其是玉器和玉雕制品,更是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美化着我们的环境,愉悦着我们的心情。那么你知道带玉的作品有哪些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带玉的作品有:
1、玉玺:秦以前,王者以玉作玺。为防伪造,秦汉以后皇玺皆作玉玺,专指皇帝用印,以区别于臣民,称为“玉玺”,也叫“传国玉玺”、“传国宝”。历来为皇权、帝位的象征,由皇位上下相承。玉玺常呈正方形,印面刻有文字,以示皇帝用印的权威和尊严。历来帝王常以“玺不离身”,“以玉证信”、“以玉保真”、“玉印永存”等词语,来表示对玉玺的重视。从秦始皇开始,历经西汉、东汉、三国、晋、宋、齐、梁、陈、隋、唐、五代、宋朝、元朝、明朝,至清朝前,共有二十二朝传用。后佚失。
2、谥宝:谥号是帝王、大臣等死后所给的称号,刻此称号的宝,谓之谥宝。以谥号为宝起于西汉诸陵,多以金、玉等制成,以示对逝者之尊重。清制,臣下谥宝之制甚严,皇子、亲王、郡王谥宝用玉,贝子、镇国将军等用金,并有尺寸限制。大臣死后,经皇帝赐谥,由礼部铸造谥宝,函封后,入殓钦颁于神道碑。
3、玉册:用以记述帝、后、妃嫔封号和大臣进爵等事。其质有金、玉、石、木、竹等之别,因以玉为之者最为精美、高贵,故曰玉册,又因用途不同,又有封册、进册、谥册之分。其制,仿周之《金滕玉册》,盛行于唐宋至清。历代帝王常赐封册于重臣,以示皇恩浩荡,永载史册。明清两朝,每逢大典,如皇帝登极、寿诞、册立皇后、晋升亲王、册封王妃等礼仪,都用玉册。册有框,四角镂嵌金龙四条,册页以金镶边。每页宽24.5厘米,长68.5厘米。册文用汉、满、蒙古三种文字书写于玉页上,册文用金丝楠匣盛装,以示皇恩厚赐。现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世祖册立皇后玉册一。
4、玉牌:是用玉制作的佩饰件,上刻文字或图案,又名“玉牌儿”、“玉佩”。因常作为信物赐予王公贵族、大员,以示帝王御眷,又称为“恩牌”、“赐牌”。如清世祖赐给鳌拜、苏克萨哈、オ布拉因、索尼四位大臣的“正黄旗护军处带刀侍卫”的玉牌等。清末,内廷太监也有佩带皇帝赐给的玉牌方能进宫行事。民间也把玉牌作为信物、护身符、辟邪物、吉祥物,以表示人丁兴旺,福寿安康。
5、玉带:“束带”之意。古代帝王及文武大臣们举行隆重典礼、大祭及出巡、征战、打猎时所束的腰带。秦、汉、晋、唐至清皆有之,多用黄金镂雕镶嵌各色奇珍异宝,以示帝王、大臣身份之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