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钧瓷是什么胎?
钧窑瓷器以“釉具五色,灿若朝霞”而著称于世。古人曾赞美钧瓷的多样釉色特点,以诗赞之:“暮雨冬霞一例看,山川出火的西南。如今图见于明窗,便是蓬莱方丈山。”钧瓷胎质坚固,结实沉重,敲之声清脆,音铿锵。钧瓷胎色大多为深灰色,也有酱黑色,烧结度高,瓷胎不吸水,因而强度大,经久耐用。钧釉按颜色分有各种色调,如天青、月白、葱绿、玫瑰红、海棠红、火焰红、胭脂红、茄色紫、葡萄紫、钴蓝、天蓝等,有的还兼有较多的灰白沟纹或颜色层层交错的情况,釉色非常艳丽。钧釉中有一种较暗的紫色称为“柿色”,还有一种淡蓝色的釉,是瓷釉中铁的碳化物在高温熔融状态下被氧化呈色,称为“蓝钧”。钧瓷的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有如美玉。釉面有松散的片纹,纹片大小相间,或骈集于一处,纹理错落有致。釉面上有时出现长短不一,排列不规则的裂纹,俗称“蚯蚓走泥痕”,这是钧瓷的重要特征。
钧瓷的装饰手法以划花为主,又有刻花、印花和剔花,以刀代笔,刀法犀利挺拔,犀利流畅,富有立体效果。在器物的口沿、边棱、线条转折处运用拉坯成型时的泥浆堆积形成厚边、泥条、泥钉等装饰手法。钧瓷的成型工艺可分为拉坯、印坯、旋坯、塑坯四种。加工工艺有切削、划花、印花、贴花、浮雕、捏塑等10种。纹饰有花草、动物、八卦、文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