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一元等几1毫?
在1980年改革开放不久后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有部很出名的老电影——《少林寺》。不少70后乃至80后的人都有很深的印象。小时候,看《少林寺》时,大家肯定会被电影中武术高强得不行的小和尚觉远、飞天舞剑的郡主和一众贼人给深深震撼,被里面的真功夫、武戏和打斗场面所羡慕。但大家肯定不知道,在当时,拍《少林寺》难倒还不算最难的,最难的是找到真的少林寺出身的功夫师傅来拍。为什么呢?原来,当时,中国国内由于政治因素和历史原因,曾长期的贬低和否定“传统武术”,认为都是没有什么实效的玩意。
由于少林寺的武术在江湖上很有名望,所以,为了拍电影,少林寺的知名武僧觉远和澄渊等不少人便给招进去了。但让导演没想到的是,当电影开拍后没多久,少林寺的创始人白雀禅师找上门来,硬说自己的寺院被电影给沾光了,要求付给他们大量的演出费。但当时的武术指导杨元元却不乐意了,他说:“练武的人要什么钱?”白雀回答道:“你们现在捞金捧角儿,你们算哪门子的武学生?”
之后,为了体现武术指导们是真功夫,导演特意安排了一个重头戏——用真和尚、不搞特殊化。在电影里,要拍少林寺和尚们练功的情形。可是,怎么在电影中表现出和尚们在练习真正的少林武术的场景呢?
想了好一会儿,负责场面的武师们灵机一动,想到可以从外面请一些道士来客串,这样就不会被观众看出破绽了。大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请道士的同时,找来了一些武行替身,让替身来扮演被打中的和尚,而真和尚则在身后摆好架势,然后镜头一转,再拍道士们来打假装受伤的替身,这样既可以糊弄住观众,也不会被圈内人识破。
后来,每当《少林寺》一部的主题歌《武术魂》唱到“昔日少林十三和尚护经去,如今少林寺外一片芦苇黄”时,导演都不禁感慨万千。诚然,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武术,这种中国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其生存处境是既艰难又艰难的。
到了1995年电影《少林棍王》开拍时,有关方面就特地严格挑选了10名少林俗家弟子前去客串,专门演练了少林功力棍法、少林龙背、少林腰刀和少林飞锤等功夫。
但有趣的是,当拍摄结束,这位导演却不赞成这种演法。他说:“其实不应该这样做。我宁愿不要片酬,也不会去做虚假的事。中国佛教寺院众多,导演为什么非要从少林寺选演员呢?如果非要从少林寺选,导演又为什么非要少林寺的僧侣不可呢?这里面很可能存在一些暧昧和不清白的因素。我希望这种事情不要经常重演。”可以说,在当时,像杨元元那样真正热爱中国武术、并对之恪守行规的导演和剧组人员,显然是太少太少了。
纵观中国影片史,导演在安排一些武术场景或是武打大片时,为了拍好看,总是有意无意的歪曲影片中的真实武术,进行虚幻化的夸大处理。不少演员在表演时更是故意夸大表演效果,一个简单的武术招式定式往往是翻来覆去地搞好几分钟,硬是要弄得好看和表演出花架子来。所以,在不少国外人士看到的一些中国武侠电影中,他们往往对中国武术的真实效用产生极大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