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一元硬币有哪些?
题主说的是“壹圆”吧,不是“壹元”,民国的时候可不承认“一元”这个说法的——元朝时期就有了“壹圆”这个单位,但是直到清朝后期、民国初期才开始普遍使用。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为了迎接维多利亚女王登基50周年纪念,英国政府委托香港造币厂铸造了一套纪念银币。这套银币总共4枚,分别重1/2盎司、1盎司、2盎司和5盎司,图案主景为英国君主立像,正面铸有英文“VICTORIA QUEEN”(维多利亚女王)字样,背面刻有中文“大清帝国银币”、“库平一钱四分四厘”或“道光二十四年”等字。其中1盎司和2盎司重的两枚银币上还各有两条齿边。该套纪念银币色泽精良,做工极细,在当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铸造发行了类似的纪念银币的情况下,依然是非常漂亮的,非常受到收藏者欢迎,因此销路很好。
后来因为英国王室是女性掌权,而且年纪很大了还在任上,不符合当时西方男性掌权的审美,因此维多利亚女王纪念币也就不再流行,而这套旧币则很快退出流通领域。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套纪念币上印的是“大清帝国银币”,但它们的设计却是完全由英国皇家造币厂负责的。 因为英国王室是妇女掌权,不适合作为纪念币的主景,所以到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为了继续凑齐“中英联合宣示”的纪念套装,香港造币厂参照之前的形式铸行了“大清国钦差大臣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庆祥”肖像银质纪念币一套,以记述当年两国联袂在镇南关外举行的中法战争结束30周年的盛况。
这套纪念币一共20枚,每枚重量1盎司,圆形,直径39毫米,成色90%,图案主景是一位身着朝服的清官像,周围雕刻精美的花纹,币面上缘环列“大清货币”四个楷书体汉字,下缘刻有“光绪三十一年”六字。 因为这次是官方行为,加上“大清货币”的称呼符合民国的货币体系,因此这套纪念币得以顺利流通(当然,一般人也买不起,主要是在收藏家中间流传),并成为民国最早发行的流通纪念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