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画家珠山八友是谁?

韶玥凡韶玥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民国二十三年(1934),上海艺华美术学院成立,学院集国画、西画、雕塑三大专业,学生百余人。其中绘画专业的师生在创作上追求“艺术革命”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倡导“中西融合”,力求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和有时代特点的绘画形式与理论。学院教师顾青瑶、王个簃、张书旗、吴茀之、姜丹香、朱屺瞻、唐云、张石园被时人称为“近代书画八大家”(或称“海上八大名家”)。而在这8位大家的下面又各有称呼——

顾青瑶,字碧泉,号漱六,别署半痴道人;

王个簃,字希仲,号雨石,亦作羽石,以字行;

张书旗,字师竹,号雁池,又号闲者;

吴茀之,原字无碍,后改字仲斐,号逸庵,又称吴山中学;

姜丹香,原名廷湘,又名金寿、子山,以字行;

朱屺瞻,字起望,号柏堂,又号独鹤老人;

唐云,字伯麟,号少庄,别署有“孤鹤”、“零草堂”等;

张石园,字季惟,号小园。 除了这8位主要人物外,还有“二徐”(徐湛之、徐子鹤)、谢稚柳、陆俨少、来楚生、宋文治、方增先等人,他们在后来的岁月里纷纷成为当代具有影响力的书画大家。 而在他们这一代眼中,民国二十三年(1934)之前则又是一个个风流倜傥的故事,其中尤以“珠山八友”的风流故事最为脍炙人口。

这“珠山八友”究竟是哪八人?后人为何要给这些人一个“友”的称号?这其中又有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要理清这些问题,还得从民国十一年(1922)冬的一天说起……

那一日,北京城下着雪,天气寒冷彻骨。就在这天,一位身穿长衫的身影出现在京郊的琉璃厂,只见他脚步匆匆,神态颇为焦急。

这人是谁?他是当时正旅居北京的著名文人、书法家邓散木。邓散木本是木工出身,因喜欢书法,遂自学而成闻名。他精于鉴别碑版,曾编撰《隶稿》、《篆隶》,并出版字帖多种。而其刻印也独树一帜,为当时艺林所重。 而如今,他如此风尘仆仆是为了寻找一个人——“海派”书画大家赵叔儒。为什么邓散木此际最想得到的就是赵叔儒的一幅字画呢?原来,赵叔儒的书法得颜真卿之精髓,笔力雄厚且大气端庄;绘画擅长花卉、梅、竹,笔墨淡雅秀丽。

而他最著名的作品则是送给女儿的一件嫁妆——一幅双钩牡丹图。据说,这幅牡丹图中,赵叔儒自撰诗句,双钩细画,点缀蜜蜂数群。整个画面疏密有致,花团锦簇,寓意“富贵吉祥”。 如今,赵叔儒年事已高,病体不堪;而邓散木又急于求得前辈的真迹,于是就在琉璃厂四处打听。果然,一天之后他就得知了喜讯,原来有人看见赵叔儒的弟子吴茀之正在老师的寓所里,便急忙上前打探,果然没有错,吴茀之居然答应送给自己恩师刚刚完成的一幅写意花鸟。

欣喜若狂的邓散木连忙备上礼单,亲自前往致谢。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当他拜见吴茀之时,却从对方手中得到了另一个惊喜——吴茀之一再表示,自己十分欣赏邓先生的篆刻,而自己的妻子赵夫人正好喜欢书法,如能得先生赐上一两方印章,那可是再妙不过的事了。

就这样,一番谈笑风生之间,吴茀之中间取出一张纸来,上面写着四句诗—— 名园芍药绽,红艳引蜂来。 为惜春光老,翻飞费意裁。 这首诗是吴茀之都誉堂所作的《春游》。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对夫妻的赞许之意,邓散木特意选取了“珠山八友”中的两名高手为自己篆刻。谁想,他的这一举动却造成了此后一个著名的逸闻典故——

当邓散木将自己创作的诗词交给吴茀之下棋,并且将一方自己刚刻好的印章盖在了诗稿上的时候,吴茀之看着这枚印章忍不住笑了起来:“这印章上的字写得实在差劲,你这是自作自受啊!” 说着,吴茀之大笑着取过诗稿,信笔在上面补写了5个字——“自作聪明章”。 而这就是关于“珠山八友”的一个有趣小故事。它生动地反映了“珠山八友”之间的情谊,以及这种情谊带给后世的影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