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造的钱币有价值吗?

佘桃弦佘桃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部”字错了,是“部颁”。 “部颁”是指皇帝下旨令有关部门颁发的钱样或铸钱标准。 历代钱币上都有不少“部颁”的铭文记载,如北宋元祐铜币、南宋绍兴铜币、明朝洪武通宝、清朝乾隆通宝等,都有“部颁”字样。

“部颁”也常见于古籍文献中,说明这个问题在古代就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中国货币史》就有详细记载: 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水平限制,铸造金币、银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所以一般只有政府才有经济实力铸造金属币。不过,尽管政府垄断了金属币的铸造权,但并不一定就能保证所铸币值十足。为了监管铸币的质量和数量,确保币值稳定,政府会定期或不定期地颁布标准的钱样给各地监铸机构参考,这种钱样就叫“部颁钱样”。 如果监铸官违背命令,多铸或少铸铜币,就会遭到惩罚。宋代曾规定,监铸官犯赃罪,除没收财产外,还要以所犯赃数减去二成用于修补钱文残缺,所剩钱铜交付京师铸钱,称为“罚铜”。

虽然从理论上说,“部颁钱样”是全国统一的规格,但实际上各代都有变化。而且,同一朝代的“部颁钱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根据情况有所调整。例如汉五铢,在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0-前87)是由郡国自为法度,每郡每国所铸的五铢钱重量、形制各不相同;到王莽执政时期(前15-公元23),才统一了五铢钱的形制。又如明代初年,因洪武帝认为前朝钱文不雅观,特意命人重新制作钱样,改“通宝”为“钞”,并亲自赋诗一首记念此事: 当时新钱样出来以后,民间并不接受,市场上还是流行以前的旧钱,于是朝廷下令严禁流通旧钱。百姓们私下里说:“谁让皇上不要脸,我们现在也只好不要脸了!”于是他们就把以前的钱故意磨去字痕,当做新钱使用。明世宗时所铸的“嘉靖通宝”,就是因为避讳“钱”字而把“通宝”改为“元宝”的。 不过,即使钱样做了改变,也不是完全能改变的。因为过去的钱钱文是有一定格式的,一般是“某代通宝/元宝/重宝/置宝”,如果改动其中某一个字,就不合规矩了。因此每一代新铸的钱,都必须加入这个格式,以表示与上一代的继承关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