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的钱值多少人民币?
这个不好比较,因为各个朝代的货币单位不同;且宋朝以后,中国出现了纸币,而元朝开始纸钞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了官方货币。因此很难将银两和人民币直接进行换算。不过,如果单单从金属重量上来考虑问题的话,一公斤白银大约可以兑换20kg的稻谷(明代中后期)或15kg的稻谷(宋代),而一公斤黄金则可以换得300kg左右的稻谷。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大概的值,一斤(500g)白银大约能兑换15-20斤大米(汉代一石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36斤,宋代一石约为87斤)。 清初实行银本位制,此后又陆续采用钱本位和银元本位制度,但一直没有形成完整的货币体系。人们一直无法准确计算出清王朝的货币发行量到底有多大。
近年来有学者根据乾隆皇帝关于“天下金银之数始自永乐年间,贮蓄至二千万”的记载,推算出明朝末年全国的白银储量约为4.5亿斤左右,认为清初继承了明末白银储备,又由于满汉矛盾与农民起义的冲击,清初的白银产量并未达到之前的水平。因此清中期之前,全国的白银总供应量应该不大。 而到了道光年间,西方列强用枪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外商纷纷来华从事贸易活动。为了平衡外贸顺差,清政府允许外国银锭和银元在内地流通,并且不再以铸币形式发行白银。从此,中国进入了“银本位”时期,民间交易的货币主要是外来的银锭、银元等。
综上,我们不妨假设清代的银两和今天的美元挂钩,按目前美元的汇率计算,500g白银大约价值3900元人民币。这样,一两白银的价值大约就是390元。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折算情况,但事实上却很难实现。首先,我国古代长期实行实物粮票和现金双轨制的货币制度,即政府除了发行铜钱之外,还发行由粮食或其他物品充作的“实物币”,百姓在购买某些商品时,可能收到的是以物易物的凭证,而不是现钱。而这种实物币和现钱的兑换率是不固定的,取决于市场交易的需要。其次,每个朝代的货币发行量是不同的,同一朝代各地发行的货币也不尽相同,所以具体的兑换率也难以把握。最后,各个历史时期的物价也是不一样的,价格指数的收集也十分困难。这些都会影响我们对货币价值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