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花包多少人民币?
这个“花”字用得很有意思,我想了想,大概是指的“流通”的意思吧。因为如果真要计算成本的话,一个布包(假设用10米布料做),大约价值14元人民币(假设原料价8元,手工费6元);而纸钞印制成本可能不到一毛钱一张(考虑到印刷次数、纸张质量等)。所以理论上说,印很多钱的总成本可能还比做很多件衣服要高一些…… 所以这个问题可以换一种问法:印钱和做衣服哪个成本低? 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纸币的发行也是有成本的——虽然这种发行成本远低于印钞厂印制钞票所消耗的物料成本,但是仍然是有成本的——这就是支付通货膨胀的损失。也就是说,尽管本币贬值会让本国居民财富缩水,但这也确实是成本之一。不过,由于纸币的发行量一般远远大于硬币的发行量(因为只有少量货币需要保持原始形态,见下述内容),因此这部分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再来说说铸币的工艺。现在各国造币一般都是机械铸造,也就是把金属熔化后注入模具中成型。这种工艺对技术的要求不高,主要在于设备。即使是中国这样的造币量巨大的国家,用的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德国进口的旧式炼钢炉。不过现在的炼钢炉已经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来精确控制金属的浓度了,因此不用担心出现以前那种因为铜铁含量过低或者过高而导致的劣质货币的情况。
至于你提到的硬币表面没有刻字母、数字等防伪标记的问题,这也是为了制造和加工方便考虑的。要知道,一枚硬币无论是铜镍合金的还是纯铜的,重量都是很小的,一般在6克到8克之间。如果为了防伪在正面刻字母、侧面刻花纹,那制造起来就很麻烦了。另外,如果是镀金的币王(如英国旧镑)还好,毕竟金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价值,伪造者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仿制出很精致的图案。但如果是一枚普通的铜镍硬币,那伪造起来就太容易了:先用机器制作一个铜镍合金的模具,然后灌入高温的铜镍合金液体,冷却成型之后打磨光滑就可以使用了。如果再加上印钞所用的油墨,那可以说几乎完全没有鉴别真伪的办法。除非你把硬币拿到银行让工作人员用测钞仪测。 顺便说一句,世界上确实有一些国家采用手工铸造硬币的方法,但都是小规模制造少量的珍稀币种,并不是普遍现象。而且这些国家的硬币防伪也是非常复杂的,不是普通民众能搞懂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