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礼书法家有姓诗的吗?
谢邀 首先,我要说,“诗”这个姓氏,属于复姓。关于复姓,百度百科上有非常详细的介绍(直接复制过来有点麻烦 所以.... 简而言之,就是一家有两个以上的姓。而我们的祖先最早只有名没有姓,因为姓是母系社会的产物。所以,在父系社会早期,一个氏族只有一个姓,而这个姓就代表着这个氏族所拥有的所有的女性。随着氏族的分化和繁衍,姓才成为一个血统符号。
而在父系社会中晚期,姓氏发生了混合。一个姓里面可以包含多个氏,也可以有一个或两个姓多个氏。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所以现在一个人有一个姓一个氏是很正常的,姓+氏=姓名,也是现在的法定名字。 而“诗”这个姓氏,就属于复姓中的联姓。所谓“联姓”,就是两个姓联合起来作为姓氏,这两个字共同构成一个意义单位。比如“司马”“韦德”“牛春”等都属于联姓。
那么“诗”作为一个姓氏,到底包括哪些姓呢? 《辞源》和《汉语大字典》中都给出了答案,“诗”这个姓氏包括“姒、始、施、奚、夷、猗嗟、仪、伊、衣、毅、翳、奕、邑、亦、异、佾、译、易、奕、忆、意、艺、毅、懿、漪、贻、贻贻”等二十三个姓。其中有的姓现在已经不怎么常见了,甚至完全消亡,但绝大多数还是比较常见的姓氏。
当然,这里只是提到了“诗”字的释义之一,其实在古代还有其他的释义,除了做动词之外,还可以做名词,表示“歌曲歌词”的意思。 做名词时表示“歌曲歌词”的“诗”,与“音律”有关,而与“语言”的关系并不是很大(虽然诗歌中包含了语言的成分)。“诗经楚辞汉赋”中的那些诗句用“诗”来标记并没有错,但是唐宋以来的格律诗用“诗”来标记就不太合适了,诗人自己要标注自己的诗的声调的话应该用“词”,而不是“诗”,因为诗人们已经不用“诗”来标记自己的作品了。